雷·阿倫,NBA新秀年21歲,三分球298發117中。
生涯最後一年,将滿39歲了,替補了,三分球309發116中。
好像,年齡對他毫無影響?
生涯常規賽場均19分,三分率40%,真實命中率58%。
生涯季後賽場均16分(因為最後三年打替補拖了後腿),三分率40%,真實命中率59%。
季後賽還比常規賽準一點。
巅峰期很長。2008年總決賽時已将33歲。2009年将要34歲時對公牛投出季後賽單場51分。
下一年總決賽以将滿35歲高齡單場8發三分球,當時的總決賽記錄。
2013年,底角一個三分球,給自己,也給熱,拿下了總冠軍。
怎麼做到的?
他很規律,近乎強迫症——這以前在《三巨頭傳》裡寫過了:
大學時,他最愛看的是拉裡·伯德和魔術師這兩位大智慧人物的籃球錄象。他的繞掩護和切入、接球、跳投都合乎規範,無可挑剔,可以載入教科書。他一整季隻有一次進攻犯規。
康大的教練卡爾霍恩則不吝溢美之辭:
“他獨立,但又負責任;他自豪,但又謙遜。我總是從他生命中學習到新東西……雷·阿倫他好象那些從不沾咖啡的人一樣,冷靜之極。不對,他就像水一樣。”
起跳18英寸,球在右手中溫柔的停留,中指對準,右臂完美的45度角勾勒,左手保護着球,輕柔得毫不着力。到達最高點後,右腕做出輕盈的滑行。球直墜向籃網中心。日複一日,各個角度,他和籃筐進行着對話,尋找着默契——球在他的手與籃筐之間反複進行飛翔,弧線日益圓潤,旋轉日益完美。
2008年,凱爾特人。
雷·阿倫每個比賽日,中午11點30小睡到下午一點,兩點半吃雞肉和米飯,3:45去到球館做拉伸,剃頭,4:30去球場,獨自練習跳投。當人們問他,他的投籃是否上帝賜予時,雷·阿倫冷冷地笑了笑。
“别侮辱上帝。他才不在乎我會不會跳投。”
他雷打不動的時間表,哪怕世界末日那天都會繼續。所以他偶爾會覺得不需要變動。就像在西雅圖,有人占了他的停車位他不爽似的。2007年冬天,皮爾斯賽前熱身做了個前所未見的360度扣籃,扣飛了,雷為此不太高興。
“我們在連勝呢,我們能不能不要發生變動?”
賽後,凱爾特人赢了。雷叮囑皮爾斯:“你下次做這個動作,最好也扣飛。”
就是這麼個脾氣。
嗯,說點正經的:雷在投籃技術上的獨特之處。
許多人會說雷的投籃是教科書姿勢——其實不是。他的投籃非常獨特,難以模仿。
手型上,右肘略外翻,投籃雙手架三角。出手時,到最高點才出手,手不全伸直。
我們都知道:
老派空位射手,也包括年輕一代射手如庫裡,都偏好單動投籃。出手點不高,彎膝時就舉球。起跳球出手:這是快,而且有弧度。缺點是不容易吃強對抗。所以新派射手也很依賴掩護。
強投手如科比,如麥蒂,如卡特,典型雙動投籃。起跳高,高出手點,有滞空。優點是吃對抗能強投,缺點是不容易出弧度:所以科比和麥蒂中投都很好,三分球就一般了。早年勒布朗和韋德也是如此。
雷·阿倫可怕的在于:
他是個純射手,卻用強投手的雙動投籃法。
弧度不算高,跳到最高點,出手還快。
投籃能保持準度的,就未必能維持高度(庫裡),能維持高度和速度的,就未必能維持準度(麥蒂)。
雷卻是高度、速度、準度、強投俱全。
日複一日的苦練,日複一日的肌肉記憶。
為什麼雷需要投籃架三角?因為這樣能維持球的高出手點和穩定,以及甩手腕的速度。
為什麼雷那麼強迫症,永遠保持那副身材?因為他的投籃是膝蓋、腿、腰腹、肩、手全身都得參與的,差一點就要出問題。
“控制是我生命的全部部分。對一切都認真負責,而且做好決策——這就是我。”
1996年的他如是說。
實際上,後面這十幾年,他就是将自己雕琢得,無限接近一台精密機器。
雷·阿倫從四年級開始,三分率沒有低于過37%,罰球率沒有低于過87%。
當然,他這個投法,也是獨一無二的時代産物。
那恰好是個出産強投手的時代:科比、卡特、麥蒂們都有強拔的能力。雷也跟上了。
但自那以來,射手們有了更多餘裕,有了更多的掩護和空間,加上規則的松動,大家都玩起了撤步單動投。
像雷這樣,直直地迎着強投的純射手,越來越少了。
就像麥蒂、科比、卡特們那樣三威脅後迎着防守強投,越來越少了——現在都是叫個掩護投了,沒必要那麼累。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球,命中率沒現在這麼高,但看起來,格外刺激的原因:
防守者呼吸可聞,大家都跳到最高點,逼防的手都到指尖了,嗖一聲出去,生死一線。
不一定是最省力的投法。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投法。但就是這麼個跟對手較勁、跟自己較勁、十幾年如一日雕琢一門純粹手藝。
不隻是投籃姿勢,也包括做派和性格。
這樣的球員,這樣的時代過去了,也就是過去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