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論語117天?【原文】6.10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每天一句論語117天?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6.10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譯文】
6.10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着他的手說:“完了!完了!這是命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有的人死了,大家都覺得很可惜——他不該這麼早死啊!伯牛快要死了,孔子去看他,傷心地說:“完了!完了!這是命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有的人還活着,大家都覺得厭惡——他怎麼還不死呢!“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胫。”(《憲問》)對比一下,看看在孔聖人的眼裡什麼人不該死,什麼人該死。
孔子為什麼從窗戶探望冉耕“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牖(yǒu):窗戶。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從窗戶把手伸進去握着伯牛的手。孔子為什麼要從窗戶探望伯牛呢?
朱熹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為癞也。牖,南牖也。禮:病者居北牖下。君視之,則遷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視己。時伯牛家以此禮尊孔子,孔子不敢當,故不入其室,而自牖執其手,蓋與之永訣也。命,謂天命。言此人不應有此疾,而今乃有之,是乃天之所命也。然則非其不能謹疾而有以緻之,亦可見矣。”朱子的意思是說:古人得病睡在卧室北面的床上,因為孔子來探望,改移屋子的南面,以使孔子南面視之,這是尊重孔子的一種做法。孔子則不肯受這個重禮,于是從窗子裡握住伯牛的手,有永别的意思。
讀《論語集注》時總覺得真是難為朱老夫子!他總能編出很多自圓其說的解讀,有時候讓你哭笑不得。本篇第一章就寫道,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孔子這麼個複古尊禮之人,顯然不是說“南面為君”之意。或者說當時南面而坐本來就不是專指君王,而是指做高官之人,或地位高的人南面而坐。本章朱子解釋不通孔子為什麼要從窗戶探望冉耕,就編出個孔子“不敢當”,“不受南面”,從而不進屋的故事。冉雍都可以南面,夫子卻不可以南面?這是因為朱子生活在宋朝,“南面為君”已經成了通識,他無法改變,也不敢去改變。
我來解釋就再簡單不過了。冉耕得惡疾快要死了,估計是傳染病吧,大家看孔子已老态龍鐘,不想讓他老人家冒這個被傳染的風險,但孔子又堅決要探望。大家隻好說,那您老人家就從窗外看看他吧。孔子是個性情中人,看到垂死的冉耕就激動得老淚縱橫了,情不自禁地抓住了冉耕的手。以極其沉痛的語氣與他的得意門生做最後的訣别,還一口一個“完了!完了!”“命啊!命啊!”“好人啊!好人啊!”好人而得惡疾,孔子雖為聖人,雖未博學多識的夫子,但面對垂死的愛徒也是一籌莫展,孔子隻能說是命啊。
孔子為什麼那麼激動?“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亡之: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夫(fú):語氣詞,相當于“吧”。孔子說:完了!完了!這是命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孔子為什麼會這麼激動呢?
孔子的激動是有原因的。冉耕是十大弟子之一,“四科十哲”中列德行科。德行科的學生一共隻有四個:顔淵、闵子骞、仲弓及冉耕,個個都是愛徒。依依不舍、惋惜、怨天尤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生最可憐最痛心之事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孔子活了七十三歲,人活得太久就免不了有這等悲哀。當時人的平均壽命不會超過五十歲吧,就是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也才隻有七十多歲。晚年的孔子得送走多少親戚、朋友、學生啊!六十九歲的孔子送走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孔鯉,孔鯉隻活了五十歲。七十歲送走了自己當兒子看,當衣缽傳人培養的顔回,顔回隻活了四十歲。臨死前的一年送走了一生緊跟自己鞍前馬後的子路,雖說子路活了六十二歲,可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剁成肉醬慘死異國他鄉。我們雖然不知道冉耕到底是哪一年死的,但應該也是孔子的晚年。就說這四個人的死,誰受得了啊!
道客村曰:
斯人斯疾命注定,
天妒英才伯牛命;
人生自古多憾事,
白發人送黑發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