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11月19日訊(通訊員 吳寶善 記者 王銘俊)11月17——19日,近200名來自全國各地高職職業學校的校長和骨幹教師聚集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參加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網絡空間人人通”集中培訓。
為期兩天的集訓,校長老師們由衷贊歎“教育信息化“美院模式”,真正實現了“人人通”。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實現網絡空間學習人人通,解巧婦之困,且看“美院模式”。
解“巧婦無米”之困
傳統傳統教學過程,課程内容陳舊,課程資源數量少,鮮活生動的優質資源更少,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為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解“巧婦無米”之困,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信息化建設依托世界大學城、泛雅課程教學平台、智慧職教等智能化課程平台,通過網絡課程,構建了“線上 線下”的立體化混合教學模式,搭建了“有時代熱度、有人文溫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台,探索了基于信息化的中高職銜接教育,讓“鼠标”徹底點“亮”課堂。
解“巧婦無巧”之困
教師采取PPT 屏幕、黑闆 粉筆的教學生态環境和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小,教學效果不理想。
信息化技術的提升可解“巧婦無巧”之困,進而實現“課堂用、經常用、普遍有”的教學信息化新常态及一系列新型的學習方式。學校将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納入學校年度培訓計劃,設專項培訓經費,每年開設校内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每一位專任教師每年都有且必須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每一位新生都接受平台實用培訓,通過開發VR數字資源、“大數據”教學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師生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水平。
解“巧婦無贊”之困
傳統教學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師生互動較少,課堂教學效度不高,形成“教師埋怨、學生抱怨”的惡性循環。
構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長效機制才是“巧婦無贊”之困的出路。學校出台專門文件,要求全校師生人人建設學習空間,并達到合格标準;要求專任教師每人至少建成1門網絡課程,賦予師生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責任。
定期公布學習空間建設風雲榜,對先進者給予獎勵;舉辦說空間課程比賽、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微課大賽、網絡空間建設論文大賽,評選優秀網絡課程、主題特色空間、師生空間達人等,優勝者獲得職稱評審加分,激發師生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設置專項經費,組織開展了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絡選修課的申報、立項與建設工作,并組織教師積極申報名師空間課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省級、國家級項目,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
随着信息化在師生中的普遍運用,“美院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結出了累累碩果。
近年來,該校依托世界大學城等網絡平台,師生人人建空間、用空間,全校建有學習空間7000多個,建成網絡空間課程317門,彙集成“空間課程大觀園”,建成教師主題特色空間105個、管理人員主題特色空間164個;建成了空間勵志園、空間怡心園、網絡聯校、學分銀行等學習空間創新運用項目12個。立項國家級、省級項目7個,立項全國首批信息化試點單位,并順利通過驗收;立項全國首批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中華刺繡資源庫立項為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已超額完成建設任務,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少數民族服裝與服飾傳承與創新資源庫已入圍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備選庫;立項網絡聯校、學分銀行、專遞課堂等3個省級信息化建設項目;
教師立項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省級課題25項;
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教育信息化建設論文180餘篇;
獲得科技部第五屆華夏高科技産業創新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空間課程大觀園”創建教學新模式》等6個案例入選《空間教育教學案例集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推廣。
[責編:肖秀芬]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