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籍貫時需要寫什麼?關于“籍貫”,是大家每一個人時常都會用到的一個概念,比如當我們考上入學、畢業求職、參加工作、申報戶口、申請貸款等等時,大多需要填寫各種各樣表格,通常會被要求填寫“籍貫”一欄的内容有不少人常常會将“籍貫”與“出生地”和“戶籍”等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對的那麼,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籍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有許多表格需要填籍貫,到底什麼才是“籍貫”?現在還有存在的意義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填寫籍貫時需要寫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關于“籍貫”,是大家每一個人時常都會用到的一個概念,比如當我們考上入學、畢業求職、參加工作、申報戶口、申請貸款等等時,大多需要填寫各種各樣表格,通常會被要求填寫“籍貫”一欄的内容。有不少人常常會将“籍貫”與“出生地”和“戶籍”等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對的。那麼,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籍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有許多表格需要填籍貫,到底什麼才是“籍貫”?現在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所謂“籍貫”,實際上是一個很正規和标準的概念。它指的是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即“祖居地”,登記填至縣級行政區劃。在具體實踐中,如果不能确定祖父的居住地,就随父親的籍貫。父親籍貫也無法确定的,就填寫本人出生地。可見,“籍貫”一般是随“父系”的。隻有在父親是外國人或者《出生醫學證明》中未記載父親信息時,才随母親的籍貫。對于一些特殊情況,比如籍貫不詳的棄嬰,“籍貫”一欄可填寫收養人的籍貫。批準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可填寫入籍前所在國家的名稱等。
從概念的角度,我們也許可以把籍貫理解為“認祖歸宗”和“追根溯源”。從人的思想情感上,可以認為籍貫就是一個人的“根”在什麼地方。尤其是在如今的現實社會中,人口流動很大,衆多的農村、鄉鎮、縣城等地的年輕人,走出家門,闖蕩天下,讀書就業,參加工作,成家立業,有許多人都在大城市裡買了房,安了家,甚至入了當地的戶口。到了這個時候,“籍貫”實際上就是幫助他們記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自己的祖父輩世世代代是生活在哪裡的,也就是說自己的“根”是在哪兒的。
這麼一說,關于“籍貫”的填寫就非常明确了,隻要在“籍貫”欄中填寫上具體到縣級行政區劃的相應地名即可。比如“河南省蘭考縣”、“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等,當然也有具體到地級市的,比如“湖南省婁底市”等。實際上,我們隻要依照戶口簿上登記的“籍貫”填寫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籍貫”填寫成“出生地”,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對于戶口遷移過的人和許多年輕人來說,“出生地”不一定就是“籍貫”的。比如老一輩革命家陳雲同志,他的很多簡曆資料中,籍貫一欄填寫的都是“江蘇青浦”,而不是“上海青浦”,其原因就是他的祖輩居住地,就是原屬于江蘇的青浦。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籍貫”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了。從一張身份證上,就可以了解到一個人的許多信息了,何況國家也确實掌握着每一個公民的詳細資料,似乎“籍貫”實在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意義不是不大。也許籍貫的本身沒有什麼重大意義,但是在當今人口衆多的社會裡,籍貫卻能有助于個人及相關信息的快捷查詢,會在很多的社會活動的實踐中,起到不少作用的。
随着全國人口流動的迅速加大加快,城市化的推進和普通話的普及,年輕一代中的很多人,從小随父母從農村或小城鎮來到大中城市生活,回老家的機會極少,對故鄉的印象甚至完全淡化,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民風習俗更是知之甚少,也許早已就忘記了鄉音鄉情和家鄉故土。中國人自古就有“故土難離”、“落葉歸根”的傳統理念,而“籍貫”就像是一種烙印,能夠讓我們時刻記住自己從哪裡來的,“根”在哪裡。所以,“籍貫”即使在現在,也仍然還是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的。
我國當代女作家楊沫,湖南湘陰人。她在她的《鄉思的朝和暮》中,寫有這樣一句話:“多少年來,每當有人問到我的籍貫時,我總是這樣自豪地告訴對方。”老一輩如此講究和重視籍貫,足見他們對祖居地故鄉的眷戀和熱愛,而我們的年輕一代,也應該不忘老家,不忘故鄉,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努力做一個不忘“根”本,飲水思源,有情有義的人。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