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如何訓練?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74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洞察力如何訓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74天。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每個人都能用得上的能力:怎麼提高你的洞察力?也就是怎麼在尋常的事物中,發現那些别人發現不了的問題、智慧和機遇?
在我們身邊,你總能發現一些高手,他們洞察力特别強,總能在尋常的事物中,發現一些不尋常。
我們舉一個《舌尖上的中國》中的故事。比如,吃魚,你看,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吧。在中國的北方,每年冬天,都會開展大範圍的冬捕,捕到的魚都特别大,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我們肯定會想,當然要買大魚了。但是,敏銳的人就會琢磨,為什麼全是大魚?小魚去哪了?當地人是怎麼做到,隻抓大魚,不抓小魚的?順着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原來,是漁民故意把漁網織得特别稀疏,網眼大,這樣小魚就被人為的漏掉了。
那麼,漁民為什麼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懂得和自然的相處之道,這個原則叫獵殺不絕。這樣小魚來年才能長成大魚,源源不斷。順着吃魚這件小事,假如你一步步深入發問,不僅收獲了漁民的捕獵智慧,還能收獲一個絕佳的創作題材。
其實,這種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到的,而是長年累月練出來的。寫了《追憶逝水年華》的法國大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有句名言:真正的發現之旅,并不是發現新的風景,而是尋得新的眼睛。本文的目的,就是給你一套方法,幫你修煉出這雙新的眼睛。
到底什麼叫洞察力?
其實,所謂洞察力,比如敏銳、深度、細膩,它們的本質,都是一種發現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我們身邊的每個東西,你都可以把它當成是,針對某個矛盾的,一系列解決方案的集合。注意,這裡說的是矛盾,而不是問題。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别。問題是一個單一的,待解決的事件。而矛盾是一組,互相制約的問題的集合。
這麼說可能有點籠統。咱們說兩個具體的例子,看看二者的區别。首先,什麼叫問題?比如一艘船,是航海問題的解決方案。組建一個團隊,是提高工作效率問題的解決方案。
你看,這是問題,它對應的目的是單一的。它的解決方案,看起來也是明确的。平常,我們做到這一步,似乎并不難。真正難的,是更進一步,發現矛盾。也就是,把這些問題拆解,發現它們内部的那個自相矛盾的問題集合,這才是屬于高手的洞察力。
比如造船,把航海這個問題分解,你就會發現一組自相矛盾的問題集合:怎麼才能在增加穩定性的前提下,讓船身的阻力更小。你看,矛盾出現了吧。因為要想增加穩定性,最直接的辦法是把船身變寬。但船身變寬,又勢必會增加阻力。穩定性和減少阻力,這就是一組矛盾。再比如組建團隊,增加人手是為了提高效率,但人多了,就意味着要增加溝通成本,又會降低效率。你看,增加人手和減少溝通成本,這也是一組矛盾。再比如,前面說的捕魚,我們通常認為,它要解決的問題,無非就是捕到更多的魚。但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不是,它的核心矛盾是,怎麼在既捕到盡可能多的魚的前提下,又确保不把魚捕絕,來年還能繼續有魚可捕。拿捏這個細水長流的分寸是最難的。
你看,隻要把問題一步步分解,拆分到最底層,你就能發現,每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它的内部其實都是一組自相矛盾的問題的集合。這個矛盾就體現在,一個大問題,包含着問題一、問題二、問題三等等子問題。而一個子問題的解決方案,又會加劇其它子問題。所謂洞察力,就是找到這個矛盾集合。
說到這,你可能會說,找到矛盾,并不意味着你能找到解決方案。換句話說,這個洞察力,有可能換不來一個明确的結果。那你要它還有什麼用?沒錯,即使找到矛盾,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是,找到矛盾,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因為這些矛盾,往往是通向一個事物中隐藏的,最核心、最根本、最高級的智慧的線索。就像面對一個搜索引擎,你輸入的關鍵詞質量越高,你搜索到的信息,質量也就越高。掌握核心矛盾,就等于找到高級線索。
換句話說,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别就在于,他們能把一個複雜問題,還原到它最核心的矛盾層面。雖然你未必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是,到這一步,你已經掌握了一個,通往更高級的智慧的線索。解決這些矛盾的智慧,才是一個事物中隐藏的,最寶貴的智慧。
我們總說要向高手學習。到底學什麼?其實就是解決矛盾的智慧。要想掌握這個智慧,你總得先知道,這個高手解決的核心矛盾到底是什麼?
比如老幹媽辣椒醬。你向她學什麼?很多人肯定會想,老幹媽的優勢是味道好,要學當然學配方。但是,人家的配方,早就明明白白寫在包裝上了。無非就是辣椒、菜籽油、花生之類的。為什麼沒人能複制出第二個老幹媽?所以,優勢肯定不是配方。那會不會是特殊的工藝呢?但是,假如她的優勢是工藝,那麼當你幾十年如一日,采取同一套工藝,又有這麼多工人接觸,你怎麼能保證它不外洩呢?你看,到這一步,你會發現,原來老幹媽這個産品,它最厲害的地方,不是配方,也不是工藝。而是怎麼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在配料固定,工藝不變,并且有大量工人接觸它的前提下,保證這套工藝不外洩。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的成功難以複制,是因為其他人根本就沒有找到,導緻這個成功的優勢到底是什麼。而要想找到這個優勢,你首先得找到人家要解決的核心矛盾。換句話說,要想找對答案,你首先得問對問題。
文學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對每一個複雜問題,都有一個簡單的錯誤答案。而高手要做的,就是找到複雜問題中隐藏的核心矛盾,把它解決掉。
現在,我們可以給洞察力一個更清晰的定義了。洞察力,就是發現事物中隐藏的,核心矛盾的能力。找到核心矛盾,你就找到了更高級的智慧線索。
那麼,應該怎麼鍛煉自己的洞察力?
主要有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一句口訣:一回熟,二回生。注意,不是咱們常說的,一回生,二回熟,而是反過來。一回熟,二回生。也就是,把一個熟悉的東西陌生化,當作一個全新的東西。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幫你發現那些被忽視的信息。
以往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們之所做不到深入觀察,是因為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多。但實際上,真正阻礙你深入了解的,不是觀察不足,而是視而不見。比如在小說《福爾摩斯》裡,福爾摩斯第一次見華生,問了一個問題,說你每天走的那個樓梯,一共有多少台階?這個問題一下就把華生問住了。那麼,這種視而不見是怎麼産生的呢?不是因為你對這個東西太陌生,恰恰相反,是因為太熟悉,以至于你把它當成了生活中的背景,不會去特别關注。
那麼,怎麼才能改變這種視而不見呢?顯然,你要想深入了解一個東西,首先得激發自己的好奇心。怎麼激發?很明顯,就是把它當成一個陌生的東西。很多高手,就經常用這個方法,來訓練自己的觀察力。
當我們把一個東西,從它的實際功能中解放出來,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著名的 3M 公司,這是一個跨國綜合企業,業務很多。其中一個業務,是生産膠水。按照我們通常的設想,膠水是用來粘東西的,當然要越粘越好。科研團隊也奔着這個目标努力。但是,其中一個科研人員,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非要研究一種,粘性很弱的膠水。而且最後還真研究出來了。當然,公司高層肯定不買賬,這個發明就被擱置了。
但是沒過多久,就有人偶然發現,這個粘性很弱的膠水,其實有一個獨特的用途,就是它可以用來粘紙。你看,很多人都習慣把便簽紙粘在書上,或者牆上。但是,膠水的粘性太強,粘上就撕不下來,或者很容易把書撕壞。這時,粘性弱的膠水就派上用場了。因為粘性弱,它可以輕易撕下來,不會造成破壞,而且還能反複粘貼。後來,3M 公司用這種膠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自帶粘性的便簽紙,賺了一大筆。
你看,一旦我們把一個東西從原本的功能上解放出來,就會發現,它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用途。而機會,往往就隐藏在這些意想不到當中。換句話說,很多我們熟悉的東西,它們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擺設,是生活背景,你以為自己很了解它們。但其實,它們在我們的頭腦裡是灰暗的,因為太常見,我們反而不關注。而點亮這些灰暗地帶的方法之一, 就是把這些熟悉的東西陌生化。
第二個方法,叫片面的深入觀察。也就是,一個事物有很多面,每次隻觀察其中的一個片面,但是一定要深入。那麼,這麼做到底有什麼用呢?咱們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讓你觀察一支鉛筆,你能從中發現什麼?假如你籠統的看上一眼,估計看不出什麼玄機。但是,假如每次你隻觀察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就會獲得一些啟發。比如隻觀察材質,你會發現,鉛筆的主要材料,隻有作為筆芯的石墨和外面那層木頭。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因為石墨很脆,必須在外面包個保護層。好,這是材質。
然後,咱們再看工藝。你會發現,鉛筆的造型是,筆芯位于筆杆的正中間。這就出現矛盾了。要知道,石墨很脆,怎麼才能把這根細細的筆芯插到木頭裡呢?你看,用強韌的木頭保護脆弱的筆芯,和把脆弱的筆芯插進強韌的木頭,這就是一組矛盾。怎麼解決呢?這就需要你再進一步觀察。這回,你隻觀察鉛筆的橫截面。你會發現,橫截面的木頭,是兩種顔色,就像兩塊木頭拼在一起。這時,再深入想想,你很快就會明白,原來鉛筆的工藝,不是把筆芯插進完整的木頭裡。而是先把筆芯平鋪到半塊木頭裡,然後再像蓋蓋子一樣,把剩下的半塊筆身蓋上。你看,通過仔細觀察鉛筆,我們就完成了一組知識的小範圍融合。
以往我們看東西,總習慣把所有維度的信息,一股腦的全裝進來。但是,每個維度,都不深入。而高手看東西,一次隻看一面,但是看得深入。而不是把雜亂無章的因素攪和到一起。
除了觀察日常的東西,讀書也一樣。蘇東坡曾經說過,讀書,要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一本好書,一定要反複讀幾遍。而且每次隻盯住其中的某一個方面。比如讀《漢書》,第一遍隻看其中的兵法,第二遍隻看其中的人物,等等。這個過程,其實是把一組并行的複雜信息重構,變成一組可以逐次接收的串聯信息,讓思維更有條理。用蘇東坡自己的話說,這樣讀書,可以達到精竅之功,也就是通達、透徹的意思。
第三個方法,叫作模塊化觀察。也就是,把一個看似完整的事物,拆分成一個個小模塊。這個方法的關鍵就在于,你要學會拆分那些,看似已經不可再拆的東西。
舉個例子,在日本,有個著名的大廚,做了一輩子天婦羅,被稱為天婦羅之神。吃過的人,都說他做的天婦羅獨一無二。你可能覺得,這會不會是炒作?畢竟,天婦羅的工藝看起來太簡單了,無非就是把食材裹上面糊,下油鍋炸。這是一個簡單到沒法再分解的流程,能有什麼玄機?
其實,這正是這位天婦羅之神的特别之處。你以為這個過程已經沒法再分解,比如一隻蝦就是一隻蝦,一塊魚就是一塊魚。但是,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再分解的。比如,蝦頭和蝦身子就應該分開,因為蝦頭更耐炸,炸好之後,再拼在一起,這樣整隻蝦吃起來,每個部位都是最佳口感。再比如魚肉,魚皮炸的時間長,吃起來更酥脆。但等魚皮炸好,魚肉就炸老了。怎麼辦?他的做法是,在裹面糊的時候,魚皮的一面,少裹一點,魚肉的一面,多裹一點。面糊能阻擋油溫,這樣在炸的時候,魚肉和魚皮,就能在同一時間,達到最佳口感。
這種将一個整體,拆分成一個個獨立模塊的觀察方式,就叫模塊化觀察。它能幫我們把事情的每一面,都做到極緻。同時,它還能幫我們提高做事的效率。
比如,深圳有個地方叫大芬村,是世界著名的油畫産業基地,出産的油畫遠銷世界各地。我們都知道,油畫要想效果好,是不能批量印刷的,必須手工繪制。說到這,你可能會想,大芬村一定招募了很多畫家吧。其實并沒有,因為那樣成本太高。參與繪畫的人裡,很多人甚至都畫不出一副完整的油畫。那麼,他們是怎麼生産油畫的呢?就是通過模塊化生産。
你感受一下這個畫面:20個人排成一排,依次落筆,有人專門畫雲彩,有人專門畫藍天,有人專門畫樹。一個人畫完,傳給下一個。每個人完成的,都隻是其中的一個模塊。你看,當我們把一幅畫,這個看似不可再拆分的整體,分解成一個個小模塊,我們就能設計出效率更高的生産方式。
最後,我們來做個小結:
所謂洞察力,比如敏銳、深度、細膩,它們的本質,都是一種發現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那應該怎麼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呢?方法有三種,分别是陌生化觀察,片面的深入觀察,和模塊化觀察。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您的點贊、關注、推薦是最大的鼓勵。
參考資源:得到聽書·《精進2:解鎖萬物的心智進化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