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到處都是濕哒哒!這陰雨綿綿的天,實在是很不讨喜,因為黴菌都出來作亂了!出行受限倒罷了,在家聞着黴味宅着也不安生,分分鐘要跟着一起長黴的節奏。
潮濕和黴菌造成的困擾?
每一個與黴菌“邂逅”的雨季,都充滿着我們單方面的怨念,隻願‘此生不複相見’。但是我們的不情願并沒有什麼卵用,它每年還是如期而至。每每這時,我們的家就被迫承受着它的“愛意”,它的身影遍布于室内外。
不僅牆壁、家具、衣櫃等紛紛淪陷,被黴菌以勝利之姿侵占。牆壁開出“絢爛”的黴花;家具突然冒了一層“綠意”;衣櫃都出現“斑駁”的黴迹…就連囤的糧食也發生黴變,這又是何等的卧槽?此外,它那“毀衣”不倦的本事也着實讓人抓狂。
被黴菌附體的衣物,輕則發出難聞的異味,重則變得黴迹斑斑。一件衣服長黴漬或黴斑,基本就等于半殘廢,如果是新買的衣服不趕巧成了犧牲品,那更是欲哭無淚了。即便大緻洗掉黴漬,穿着也膈應。況且,繼續穿發黴的衣物,會成為健康隐患,給人體帶來傷害。
黴菌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其一,食物黴變引起中毒。
日常生活中,食物(不論生的熟的)黴變真是再尋常不過了。黴變的食物已經産生了大量的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毒素。如果我們吃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産生緻癌物質,久之造成肝癌。即便不中毒也會導緻我們身體産生不适,折騰腸胃好幾天。所以,如果食物有黴變,哪怕是一小部分黴變,也不要吃,全部扔掉為妙。平時也應盡量不囤食物,避免黴變可能的增加。
其二,黴菌感染侵入人體。
黴菌可以直接在人體内繁殖,如果讓它有機可乘,就會引起黴菌性肺炎、黴菌性婦科病、黴菌性泌尿系統疾病和黴菌性粘膜疾病等,尤其對于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嬰幼兒、老人具有較大威脅。所以,首先不要讓它近身,不穿發黴的衣物特别是内衣褲。其次要盡早在家中室内外進行“除黴”工作,減少黴菌滋生的可能性。
其三,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過敏症狀等。
長期接觸和吸入黴菌,可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過敏症狀等,例如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花粉熱、哮喘病等。免疫力低的人還可能因此引起頭疼、發燒、皮膚或黏膜發炎。而季節性皮膚病如皮炎、汗斑、足癬也是黴菌感染皮膚所緻。由此看來,除黴是勢在必行了!
家裡室内外要如何除濕除黴?
除黴三步走:清除源頭→改變環境→後期防護。
第一步:清除源頭。
購買新房後,一定要等牆體幹透再裝修。如果家中的地面和家居已經出現發黴現象,可以用酒精或者專門的除黴劑進行擦拭,還可用稀釋漂白劑清洗,這樣可以有效去除已經形成的黴菌斑。但是注意清理時需要戴上塑膠手套和口罩,切清理過程盡量少讓嬰幼兒觸碰,以免造成傷害。
像衣櫃這些木質家具,先用幹的紙巾擦幹淨,或者用幹刷子進行刷拭,将發黴的地方清理幹淨之後,在用風扇吹幹,并且無論什麼時候最好都要放置幹燥劑,吸走濕氣。
第二步:改變環境。
①除濕。當空氣濕度超過60%,黴菌就開始繁殖,一旦達到80%,繁殖就更加迅速,因此發現黴菌,要将濕度控制在40%左右。通常除濕有三種有效方法:第一種是吸附法,比如在房間角落内放置幹燥劑、活性碳等,地闆鋪上舊報紙,進行防潮吸濕;第二種則是燃燒法,點燃蠟燭,或者火盆,也能去除濕氣;最後一種就是機械法,使用抽濕機、空調機或者電熱毯(可為床鋪去濕)等其他電器的功能,實現快速除濕。
②拖地。回南天也要經常拖地,别用太濕的拖布,可以準備一濕一幹兩個拖布先後使用,拖完可用風扇或者空調快速吹幹地闆。或者用溫鹽水拖地,也可促使地闆快速變幹。
③通風。視天氣通風。如果室内比較濕冷,就應開窗通風,讓居家空間保持幹燥。但遇上回南天或者濕度高的下雨天,那就要緊閉門窗,然後借助除濕機或空調抽濕功能等工具達到除濕的效果。
④換氣。洗澡後不要買上關燈和換氣扇,盡量等水汽消散完全再關,并且要及時清理地面上的水漬。
第三步:後期防護。
最好定期檢查家中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如牆壁、天花闆、植物盆栽等,如發現又發黴迹象,要盡早采取措施解決。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health39ne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