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演員陳妍希的生日,也是《聽首歌再說愛》與您相伴的151天。各位朋友或許沒有想到,陳妍希也是一位原創歌手。為大家推薦陳妍希首張專輯的作品《直覺》,也順便聊聊她的音樂之路。
直覺
演唱:陳妍希
詞/曲:陳妍希
靈魂分裂 崩潰的邊緣
揭開不信賴的謊言
你所有體貼 空氣般幻滅
為何不給個幹脆
一刀刺痛快一點
好過虛僞的假面
啊哈 我知道我不完美
啊哈 聲嘶力竭的忏悔
啊哈 但我相信我的直覺
啊哈 它要我自由的飛
就讓我自由的飛
你拒絕發現 我所有的美
想說服我一切有極限
模糊的雙眼清楚的看見
夢想就近在眼前
别告訴我它遠在天邊
别告訴我它遠在天邊
啊哈 我知道我不完美
啊哈 聲嘶力竭的忏悔
啊哈 但我相信我的直覺
啊哈 它要我自由的飛
它要我自由的飛
01咦,陳妍希原來也是發片歌手?
可能不少朋友都略感驚訝,在他們眼裡,陳妍希就是一個在影視圈的流量明星,完全無法把她與歌手建立聯系。
其實,陳妍希出專輯并不足為奇,反倒是直到2013年5月10日,她才推出個人首張音樂專輯《Me, Myself, and I》,這才有點出乎意料。
要知道,早在2011年,陳妍希就憑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的女主角沈佳宜而走紅。那時的她差不多被冠上“全民女神”的稱号,而以港台娛樂圈的習性,她最晚也應該在2012年為自己新添“歌手屬性”。
而更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是,《Me, Myself, and I》專輯可不是一張簡單的專輯,而是一張貨真價實的原創音樂專輯。陳妍希并沒有刻意去主打原創音樂人的角色設定,反而踏踏實實地完成專輯裡十首歌的寫詞以及九首歌的作曲,個人原創音樂的占比遠遠超過周董的首張專輯。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明白,為什麼直到2013年,陳妍希才驕傲地說,她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歌手。
02據悉,2007年主演愛情偶像劇《這裡發現愛》的時候,陳妍希就開始進行詞曲創作。可是她也沒想到,沈佳宜這個角色雖然讓她迅速成為當時最紅的台灣女演員,卻也讓她被角色限制,從而失去了個人原本的特色。
仔細想來,還真是這個道理。不然的話,明明陳妍希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獻唱了個人創作的片尾曲《孩子氣》,可大家注意的永遠都是胡夏的《那些年》。
當然,對比兩首歌,《那些年》确實強于《孩子氣》,陳妍希的歌曲被忽視,也算是情有可原。
而從音樂人的天賦來說,陳妍希也絕對不算是一位優秀的原創音樂人,甚至也談不上是一位優秀的歌手。
你若仔細聽完《Me, Myself, and I》的十首歌曲就會發現,這張完全代表陳妍希的音樂思路的專輯,從音樂性與情感共鳴的角度而言,真的沒有太多亮點。陳妍希好像什麼音樂都想嘗試,可每首歌卻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無法說這張專輯很難聽,卻也不能說它很難聽,“平庸”兩個字,或許是最好的注解。
隻是再平庸的專輯,在歌手的名氣面前,都變得不再重要。所以,陳妍希就此戰勝了田馥甄,餘文樂、柯震東與彭于晏,獲得第11屆CCTV-MTV音樂盛典港澳台地區年度最受歡迎潛力歌手。
沒錯,你并沒有看錯。陳妍希這一年的競争對手确實是田馥甄,餘文樂、柯震東、彭于晏。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同情這一年的田馥甄。
03當然,本文并不隻是為了吐槽陳妍希,話題還是回歸推薦曲目《直覺》。
雖然說陳妍希創作的音樂比較平庸,但是放眼《Me, Myself, and I》專輯,,這首歌卻值得我與各位唠叨一下。
2013年,陳妍希的定位可是文藝女神啊,但是她這首獨立完成詞曲創作的歌曲當中,并沒有走人設,展現文藝範,反而讓人感覺到了一個歇斯底裡的搖滾女孩的力量。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反正我聽到陳妍希發出“啊哈/我知道我不完美/啊哈/聲嘶力竭的忏悔/啊哈/但我相信我的直覺/啊哈/它要我自由的飛”的時候,對這個女歌手的音樂,突然有了那麼一點好感。
這個世界很殘酷,并不是每個熱愛音樂的人,都能有着李宗盛等頂級音樂人的才華。
而就算你有李宗盛等人的才華,你也未必願意接受他們的坎坷情感。上帝給你一些東西,總會從你身上拿走另外一些,隻是其中很多取舍,我們并不知情而已。
《Me, Myself, and I》專輯發行之後,達成夙願的陳妍希就變得無欲無求,這些年她僅是出了三張單曲EP,作品不是電影就是遊戲的主題曲。
而這些作品當中,也隻是電影《年少輕狂》的主題曲《嘩啦啦》由她完成作詞,其餘的歌曲不過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已。
可是無論如何,對于一位喜歡音樂的人來說,能夠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些作品恰好又能得到傳播,這就是幸福!
明日預告明天是6月1日,也是劉若英的生日,為大家推薦一首劉若英的歌曲,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喜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