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成年人也能患病,但相對不多見。主要表現為口腔内出現白色斑塊、條紋,白色物質脫落以後會露出發紅充血的口腔黏膜。
寶寶鵝口瘡容易反複發作,有時候甚至持續好幾個月。不少家長既為疾病的久治不愈深感煩惱,又擔心鵝口瘡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并且還有說法認為得了鵝口瘡的寶寶不能打疫苗,這就直接影響到疫苗接種。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本身其實不算嚴重的疾病,而是一種常見病,也稱雪口病,學名叫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導緻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而不是細菌,所以用抗生素類的“消炎藥”無法去除,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還有可能導緻體内菌群失調而發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鵝口瘡的危害
對于大多數寶寶而言,鵝口瘡的危害不大。少數患兒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會蔓延到呼吸道和消化道,或者出現皮膚念珠菌病,但這樣的情況很少見。有一部分寶寶得了鵝口瘡以後食欲不振,會影響進食,但短時間的食量減少不會給生長發育帶來重大危害,待痊愈以後就能恢複正常食量。
所以,寶寶得上鵝口瘡時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焦慮,先積極治療,絕大多數寶寶都能平穩地度過患病的這段時間并且最終戰勝疾病。如果鵝口瘡反複發作、遷延不愈持續幾個月,那麼可以進一步咨詢口腔科醫生和小兒免疫科醫生。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咽喉處白膜的時候,建議及時就診。
治療鵝口瘡的方式以碳酸氫鈉溶液擦洗、抗真菌藥物外用為主。益生菌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布拉氏酵母菌能夠起到輔助治療鵝口瘡的作用,使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也有一定幫助,但不能作為獨立的治療方式,還需要和局部塗抹藥劑相結合。
鵝口瘡與疫苗
嬰兒患鵝口瘡期間不建議打疫苗是因為疫苗接種應該在患兒身體健康、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進行,這樣能夠盡量減少疫苗的副作用,并盡快産生抗體,而鵝口瘡更容易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當中出現。
不過,鵝口瘡也和衛生習慣有關系,不絕對代表寶寶的免疫力低下。建議在寶寶有鵝口瘡的時候不要去打疫苗,如果打疫苗以後發現有鵝口瘡,那麼建議積極治療鵝口瘡并觀察出現的症狀,鵝口瘡寶寶接種疫苗引起嚴重反應的先例并不多。
鵝口瘡不是“口瘡”
一些地區把口腔潰瘍稱為口瘡,有的家長會把鵝口瘡和口腔潰瘍弄混淆,其實此口瘡非彼口瘡,口腔潰瘍以疼痛為主要症狀,在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能夠在2個星期内自愈,而鵝口瘡即使帶來一些不舒服感覺,也沒有口腔潰瘍那樣的明顯疼痛,但是自愈比較困難。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和治療鵝口瘡的藥物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