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衆号“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央視軍事”(CCTV-7_Junshi)、“CCTV國家記憶”(ID:cctvguojiajiyi)
2008年,航天員翟志剛執行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談及當時的感受,在接受總台采訪時翟志剛曾爆笑講述說:“好像有人在我屁股上踢了一腳,人懸起來了”“地球也在空中懸着,怕地球都飄跑了……”。
2008年,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人,駕乘神舟七号飛船出征太空。作為實現中國首次太空出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也被譽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
神舟七号升空,中國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重大關鍵技術的輝煌時刻已過了将近13年,航天英雄、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也已55歲。
翟志剛為記者展示航天服
飛 天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伴随着火箭的轟鳴聲,由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組成的神七飛行乘組開始了飛天之旅。
“飛天”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中心科技人員研制的,它就像一個小型航天器,能夠在太空中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在太空組裝艙外航天服,是一項艱難而又細緻的工作。原計劃用16個小時組裝完成,而實際上用了近20個小時才組裝好。這是因為,天上的操作和地面有很大區别,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太空中就可能變得很複雜。比如,擰一顆螺絲釘,着力點控制不好,有可能螺絲沒有轉動,人卻旋轉起來。
當時是中國人第一次出艙,3位航天員又都是第一次上天,他們一直在适應天地間的不同。
2008年7月4日,翟志剛在低壓艙進行出艙程序訓練
準備漫步太空操作步驟多、難度大、精度要求高,連續工作使航天員十分疲憊,卻不能停下來休息,實在累極了,也隻能閉上眼睛幾秒鐘。而此時,他們對失重環境的生理适應還在繼續,由于血液“頭向分布”,人就像在地面上一直倒立,感覺頭眼腫脹。航天員的身體正在經曆嚴峻的考驗。
盡管之前作了萬全準備,出艙時,還是發生了兩個“意外”
一個是,開啟艙門遇到了麻煩
軌道艙洩壓到了1千帕(大約是标準大氣壓的1%),完全符合開啟艙門的條件。然而,翟志剛記得,他當時用力拉了3次,艙門卻絲毫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将飛出測控區,他必須盡快打開艙門,在下一個測控區完成空間出艙活動。
翟志剛跟記者解釋,出艙之前,他們必須将氣閘艙抽成真空。“不然,外面氣壓低裡面氣壓高,艙門就打不開。”但洩壓速度實在太慢了,艙内所有設備都是從地球來的,都在一點點地釋放攜帶來的氣體。
這時,劉伯明遞過一把開艙輔助工具。大家心裡都清楚,使用輔助工具撬開艙門,就有可能給艙門密封造成損傷,直接關系到3人能否活着回去。“我是一名航天員、是一名軍人,是一名黨員。黨和人民派我們來執行這次任務,就像作戰中指揮員下達了奪占陣地的命令,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作出什麼犧牲,我們也要堅決執行命令、堅決完成任務!”翟志剛說。
翟志剛用輔助工具撬了兩次,每次艙門剛打開一點縫隙,殘留的氣壓就會把艙門緊緊壓住。最後,他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于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第二個“意外”,“軌道艙火災!”
軌道艙正是翟志剛和劉伯明身處的艙段。此時無暇多想,“我和伯明眼神稍作交流,彼此心中便達成了默契:就算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留下永遠的瞬間!我毫不猶豫飛出艙門,他果斷調整任務步驟,先把五星紅旗遞到了我的手中。
人們從電視直播中看到了我在神舟飛船艙外揮舞五星紅旗的場景,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當時我和伯明已經作好了一切心理準備,如果發生不測,就把這揮舞國旗的畫面作為向大家的永久告别吧……”
回想那個時刻,翟志剛說,那隻是一次感應器的誤報。我們其實還好,艙内如果已經抽了真空,那火又怎麼會燃燒?但是地面指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緊張壞了,誰都沒有出艙經驗。這對大家的心理都是考驗。
事實證明,軌道艙火災的警報隻是虛驚一場。
翟志剛如願“飄”出了飛行器!
在艙外,很多個攝像頭同時對着翟志剛,曆史時刻就這樣開始。正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身穿中國航天員中心研制的航天服,翟志剛浮出艙門,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的映襯下,手中揮動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
2008年9月27日,翟志剛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在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中,翟志剛飛過了9165公裡,被新聞媒體稱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這次出艙活動的意義非常重大——實現了中國空間技術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标志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的國家。
“這麼巨大的成就,回到返回艙是否松了一口氣?”記者問。他回答:“在我們中國航天員看來,隻要返回艙沒有成功在四子王旗的沙漠上平安落地,任務就不算成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松。所以飛行手冊上安排了就餐時間,但‘由于工作緊張,3天的飛行中,我們隻吃了兩次加熱食品’。”
“神七”任務結束後,翟志剛成了一名公衆人物,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号。
等 待
翟志剛的人生充滿了等待。
第一階段,1966年出生的他是一個農村家庭6個孩子中的老小,生活非常艱苦。直到考上飛行學院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之前,他一直在做飛行之夢。
第二階段,1998年他加入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到2008年一飛沖天,他整整等了10年。其間,他與首飛任務失之交臂,競争神六乘組又失敗了。“作為一個航天員,飛與不飛,是有本質區别的!”失敗告訴他:競争選拔太嚴酷了。前面你無論多優秀,面對新的選拔你都是零。必須從零開始拼命!
航天員在模拟失重水槽進行出艙訓練
“神七”任務要進行空間出艙活動,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更高。根據出艙任務特點,航天員中心新增了3個地面大型訓練設備:模拟失重水槽、低壓艙和出艙程序模拟器。在模拟失重水槽裡,航天員身着水下訓練服,在10米深的水下進行模拟失重訓練。一次訓練長達3-4個小時,每次訓練結束浮上水面,都累得幾乎虛脫,訓練服裡積滿了汗水,體重一下子驟減好幾斤,吃飯時拿筷子都感到困難。
不能出錯,如果訓練中一次失誤還有機會,錯了兩次肯定就被淘汰了!
中國航天員大隊裡有這樣一項紀錄20多年來從未有人打破↓↓↓
航天員這個群體的職業特點,早已經超越了中國的古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作為人類最優秀的代表,他們上天之時,萬衆矚目,是科技與人的完美結合、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象征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他們聲望達到巅峰。但時間很短,他們很快回到半徑一公裡的北京航天城,靜默、訓練、等待下一次出征。
翟志剛從2008年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後,已經等待了13年,仍在積極準備再次飛天。這是他等待的第三個階段。
心勝
“作為一個航天員,什麼是最大的挑戰?”
翟志剛認為,自己做航天員的第一個10年是奮鬥的10年,想事不多,就是要飛天,強烈地希望進入太空執行任務!而第二個10年才是真正的考驗。
第一次上天不是挑戰,第一次出艙不是挑戰,面對艙内火警不是挑戰。
航天員大隊全體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詞
他一字一頓地說:“最難的是回到地球之後,6個月、1年、5年、10年都要重複那些最基本的訓練。重複性的簡單訓練對人要求最高。‘神七一夜成名之後,要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穩定下來,紮紮實實地訓練,達到飛行标準狀态,讓輝煌變曆史,最難’。”
為了自我磨煉,在訓練之餘,翟志剛迷上了書法。在凝神靜氣之間,滌蕩掉凡人的浮躁之氣。他也有了新的樂趣,為小朋友做科普。曾經多次,為了給農村孩子簽字,他從上午簽到晚上11點,“一直簽到手抽筋”。
“人們尊重我,不是我有多好,是因為這個職業!”回歸地球13年的翟志剛已經變得心平氣和。
航天員本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類驕子,翟志剛在空軍服役期間,1995年空中訓練時遇到險情,他憑借着多年經驗,駕機安全落地。這說明他有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應激反應能力。
在日常訓練中,也是如此。
2007年,翟志剛再次入選神舟七号飛行乘組。這次任務要進行空間出艙活動,訓練的内容和強度成倍增加。
一次潛水訓練時,翟志剛就經曆了驚心動魄的一刻。他背着氧氣瓶在10米深的水池下面潛水,突然氧氣瓶爆了個口。氧氣瓶漏氣後果難以想象。最終,還是通過救援人員的幫助得以脫險。
翟志剛坦言:“我們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隻要準備充分,關鍵時刻扭轉乾坤是有信心的。而對我們最難的,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簡單重複訓練,而且多年後仍要執行最嚴的标準,全方面打分不斷地考試!”
航天員要活到老考到老嗎?
“我已經55歲了,還在考試,而且還要在競争中考到最好!”翟志剛掰着手指說:“要考心理考政治思想,專業技術也要考,這其中包括操作和理論筆試。靜默了13年的航天英雄翟志剛仍然在擔心出錯。”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時隔13年,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日新月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表示:神舟七号完成了第一次出艙活動。在未來試驗核心艙階段,我們将進一步對出艙活動技術進行驗證,也正在研發新一代的艙外服。我們将在這個階段由航天員進行一些艙外建造的任務,當然包括今後在軌的升級,包括多種科學實驗設施,艙外設備的安裝維護升級維修等,航天員都将大量參與。
從太空漫步到太空作業
航天員們加油!
來源: 共青團中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