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書
一個理性的文字治愈師,希望你能夠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一點對于生活的慰藉。
前段時間,突然來了興緻,翻閱了以前QQ空間發布過的動态。
為什麼是QQ空間呢?
因為以前的念書的時候,我們最常使用的是QQ,發生一點什麼有趣的事情都會在QQ裡面進行分享。
也會把自己的某些心事,一一記錄在QQ空間。
不過說實在的,當我看到自己以前發布的那些說說時,帶給我的感覺就是:
以前的自 己挺幼稚的,居然會寫出那麼多無聊的話。
後來,随着時間軸的下滑。
許多塵封的記憶也逐漸被打開。
初中畢業那會,同學之間,很盛行的一種道别方式是買來一個留言本,相互寫留言,把對彼此祝福的話寫在上面。
比方說曾經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H,就在本子上寫着這樣一句:
山河萬裡,願你前程似錦,不負所願,勿忘我。
才剛畢業那會,我們還經常會在QQ上相互調侃彼此,但是後來,聯系慢慢地就少了。
我們都上了不同的高中,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做着各自的事情。
我現在都已經記不清曾經那些朋友的模樣了,隻是當我看到那一條條留言時,心中會不禁的感慨,他們陪伴我走過了一段很有趣的時光。
高中那會,我還記得班主任說的那句:
“你們一定要珍惜好高中的時光,高中裡認識的人,因為在你畢業以後,你就會發現生命裡沒有哪段友誼有高中那般純粹。”
晚霞透過窗戶,落在少年的臉龐,青澀的面容,在餘晖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美好。
現在想來,那段奮筆疾書的日子,雖然很苦,卻在回憶中很甜。
課間的十分鐘,好友總是會想方設法地與你搭話,會把自己從某某地方聽到的“奇聞異事”分享給自己,不論是說的人還是聽的人,笑聲都如同鈴铛般清脆。
一起為了學業而煩惱,相互袒露自己對未來的想法。
無話不談,無話不聊,無話不說。
再後來的六月,白襯衫的少年,碎花裙的少女,在炎熱的夏日中再一次開始了道别,懷揣不舍的心情,懷揣對生活的迷茫,口中說着再見,卻誰都知道再見不知道會是何時。
于是,高中的生涯也結束了。
我還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我心裡很不是滋味,腦海裡會浮現出許多與“死黨”、“同桌”、“徒弟”(當時流行好學生教成績中等的學生)之間的許多畫面。
時而理性,時而感性,這也許就是我的性情。
一想到再也不能像從前一般說說笑笑,與“死黨”一起争先恐後地去食堂吃飯;
不能再和同桌一起讨論生活裡的那些趣事,不能聽她抱怨,不能和她聊天;
不能再“厚着臉皮”,被徒弟一口一聲地喊着“師傅,教我寫題“,心裡還挺酸的。
……
當時還想着,要是一切都能夠不變就好了。
但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本身。
上了大學後,曾經那些熟悉的朋友、同學都去了不同的城市,選擇了不同的專業,彼此間的聯系變得愈發的少了。
有時候打開通訊錄,想要與對方聊聊最近是否過得還好,卻又害怕這樣顯得太唐突。
于是,寫好了一段話,又删掉一段話,最後沒有一句話。
不得不承認,我們都在默默地退出雙方的生活。
最好的永遠,就是永遠不要說永遠。
這讓我想起了《新華字典》中寫到的一段話:
從前我們靠近,是因為不論是價值觀還是經曆,都有共同之處;後來我們走遠,是因為三觀與經曆都已不同。
因而,我們在新的生活裡,再次遇見了新的人。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如果友情都是階段性的,那它的重要性究竟在哪裡?
我想,現在我會作出的回答就是:
當你回想起歲月長河裡的某一段時光時,腦海中閃過的是清風拂面後向你投來的真摯且深邃的眼神,是嬉戲玩鬧間用玩笑的語氣說着最正經的話,是晚上聚在一起看星光與月亮時的美好。
哪怕它是“階段性”的,卻始終不能否認它曾在我們青澀的年華裡像“光”一樣,照亮我們。
你猜,我是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寫完這篇内容的呢?
我在努力地回憶着曾經與那些還未“漸行漸遠”的朋友相處時的感受,我想要用最優美的話寫出最真實的情感,并不是這些情誼不知道怎麼的就淡了,而是我們長大了。
你猜,我為什麼想要寫這篇内容呢?
相信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間萌生一種“念舊”的心理,那種感覺不是很強烈,卻會萦繞在心頭,突然想到了一段話:每個人在學生時代裡,都會有一兩個很要好的朋友吧!
思來想後,覺得自己可以将這種心情記錄下來,便對圍繞:接受好友間的“漸行漸遠”,作出了選題。
最後
也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會“漸行漸遠”,也總會有一小部分的人願意為你留下來,見或不見,說或不說,都知道彼此始終都在。
這也許就是最舒服的一種關系吧!
同樣的。
每個人都走在人群中,你走得離我遠了,就會和另外的一部分人更近,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隻希望我們都能夠在各自所處的生活裡,活得快樂。
謹以此文,記錄下那段已經逝去的青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