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郭慧芳公益

郭慧芳公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7:27:30

郭慧芳公益(托管媽媽郭慧芳)1

孩子們放學回來,郭慧芳需要給每一個孩子測體溫。

郭慧芳公益(托管媽媽郭慧芳)2

放學後的孩子們會在托管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後作業。

郭慧芳公益(托管媽媽郭慧芳)3

督促孩子們多喝水,也是托管老師的日常工作之一。

郭慧芳公益(托管媽媽郭慧芳)4

托管老師不僅僅是生活老師,也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孩子們的作業。

文/圖 華聲在線記者 李昆勵

牆上的時鐘指向下午1點50分,孩子們正在酣睡。郭慧芳和同事們在沒有開燈的房間内做着準備:把洗好切好的水果擺在門口的小桌上,從櫃子裡拿出疊好的小紅帽,把孩子們的水杯按班級姓名擺列好……

“鈴鈴……”下午2點,随着起床鈴聲和音樂的響起,孩子們寝室的燈一間間亮了,起床、穿衣、給低年級的女孩子紮頭發,排隊清點人數,一人一頂小紅帽,然後組織孩子們有序地出門去學校。15分鐘内,這一系列動作全部完成,托管校區内又變得靜悄悄。

今年32歲的郭慧芳,還沒有當母親,卻已經能夠熟練地照顧學校裡90多個孩子。

這個湘潭妹子,08年隻身闖北京,“北漂”6年,經曆了“蝸租”、職場不公、被房東趕出門等等各種心塞,2014年和老公抱着“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決心返湘創業。到今天,她負責的貝爾安親課後托管北辰校區已經擁有7間文化教室,4間生活寝室,而她自己,也成了校區裡覆蓋一至五年級的90多位孩子的“托管媽媽”。

随着孩子們都被安全送到學校上課,郭慧芳和同事們也終于可以稍微休整一下。

“你們可以補個午休啊。”當記者提議時,郭慧芳笑了,“不可能啦!”“為什麼?”“一年級的孩子3點就下課放學了,馬上我們就要去接他們,回來就要開始輔導他們做課後作業呀!”

這是記者第一次體會到,“課後托管”不僅僅是“睡個午覺,吃餐飯”這麼簡單。

在北京時,郭慧芳幹過翻譯也當過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體驗了一線城市在“托管培訓”領域的先進理念與完善管理機制。

“剛回來的時候,我做了前期市場調查,發現和北京比,長沙很多課後托管真的就是‘家庭作坊’。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牌托管,在課後輔導這塊也存在教師資質的不足和短缺。”混亂的行業狀況讓郭慧芳更加堅定了要做專業課後托管的決心。

“其實最開始做這件事,并不是因為什麼情懷。”郭慧芳坦率地說,“既然看到了這個領域的空白和發展空間,要做,就做好呀,不然為什麼回來呢!”

自從托管學校從2016年1月開始營業至今,郭慧芳就沒有在周末以外的時間睡過午覺。

從中午放學到下午上學,隻有2個半小時,要組織孩子們有秩序地“放學—吃飯—就寝—起床—上學”,然後從3點開始至晚上8點,重複“放學—做作業—吃飯—課外輔導”的過程。“身累 心累”這是郭慧芳和同事們一緻的感受。

“有的家長不理解,覺得這沒什麼,可是他們忽略了一點,一對父母最多監管2個孩子,可我們面對的是90多個孩子,每個老師最少要負責5到10個孩子。”郭慧芳介紹,“既要管生活,也要抓學習,既是媽媽,也是老師,這才是托管教育最大的特點。”

對于未來托管行業的發展,郭慧芳給予了極大的期盼和肯定。“我回來已經3年了,這3年也是托管教育發展最快的3年,從原始的家庭式托管到現在的專業化管理,托管教育已經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專業。這裡面有市場發展的需求,也有國家政策的監管,不管怎樣,這個行業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了。”在她看來,這無疑是種進步。

而現在,對于自己所從事的這份“托管事業”,郭慧芳很明确地表示“會一直在這個領域發展下去。”而對于職業的期盼,她說出了所有從事托管教育行業者的心聲:希望“托管媽媽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尊重與理解,能夠有越來越高的社會地位。

下午3點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托管老師的帶領下陸續回到托管中心,郭慧芳停下與記者的交談,拿着體溫計,站在門口給孩子們一個個地測體溫,90多個孩子,她幾乎記得每個人的名字。

洗手、吃點心、進教室做作業……這群平均年齡30歲的“媽媽”們,又開始了新的“育兒”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