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金陵十二钗人物命運的謎題線索,盡在紅樓夢曲《紅樓夢曲》十二支中
《紅樓夢曲》十二支,加上前面的引子和後面的尾聲,共十四支曲子。中間十二曲分詠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結局和對她們的評論。
這些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圖冊判詞》一樣,為了解人物曆史、情節發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徹底覆滅提供了重要線索。曲子是太虛幻境後宮十二個舞女奉警幻之命“輕敲闆,款按銀筝”唱給寶玉聽的。
寶玉拿着《紅樓夢》原稿,“一面目視其文,一面耳聆其歌”,但聽了以後仍不知道它說些什麼。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隻為風月情濃,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宋元說唱藝術在演唱時的第一個曲子通稱引子。在這裡,它用以概說此曲創作的緣由。
開辟鴻蒙是說開天辟地以來。鴻蒙是古人設想中的大自然的原始渾沌狀态。
懷金悼玉中“金”指代薛寶钗;“玉”,指代林黛玉。以薛、林為代表,實際上把“薄命司”的女兒都包括在内。曲子的作者說他懷念存者,傷悼死者,故演出此《紅樓夢曲》。
《紅樓夢》中“把筆悲傷說世途”的第四回,被安排得仿佛是一個插曲,而在第五回中則通過警幻的冊籍和曲子點出《金陵十二钗》和《紅樓夢》兩個書名,暗寓衆多人物的命運身世。
常常強調一個“情”字,借這種手法造成此書“非傷時罵世之旨”、“毫不幹涉時世”,隻為“閨閣昭傳”、“大旨不過談情”的假象。
我們隻有透過“情種”、“風月情濃”之類“煙雲模糊處”,于假中見真,知道人物的身世命運都必然受他們所生活的那個社會制約,從中看出這個社會必然滅亡的曆史命運,才能正确理解這部偉大小說的價值。
小說強調“情”,在當時還有其正面的積極意義,那就是宣揚了有民主性的人本主義思想,以此對作為封建統治重要思想支柱的反動理學進行批判和否定。
所以《紅樓夢》又有一《情僧錄》的别名,這與清初洪升《長生殿》(小說在十七、十八回中點過它一折《乞巧》的戲),《引子》中也将全劇情節歸結為“情而已”是一脈相承的。
“懷金悼玉”一句過去被一些人作了曲解,說“金”與“玉”并非指寶钗與黛玉,這未免武斷。
要知道,二百多年前的曹雪芹不可能用階級觀點去看待他所描寫的人物,他對人物的愛憎也不可能不受階級偏見的限制,因而也就不可能與我們今天對這些人物形象所作的分析和所持的褒貶态度完全一緻。
比如對寶钗、鳳姐一類人物,作者在揭露、諷刺、鞭撻的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欣賞其學識,愛慕其才幹,惋惜其迷惑,憫恻其不幸。他在無情地揭露和控訴這個罪惡的封建大家庭的同時,又流着辛酸的眼淚對它表示深深的留戀。
但是,盡管如此,曹雪芹并不是從自己的愛憎好惡出發把這個寫成“好人”、那個寫成“壞人”的。相反,他常常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主觀意願,把他們寫成現實生活中原來所應有的那樣。這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勝利,也是曹雪芹之所以成為偉大作家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