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衆水果頻繁出圈,我發現“純果汁”賽道也有新動作:
在深圳,一個叫混果汁的品牌,主打“超級水果”概念,去年賣出100萬 杯,單店月入超50萬。
鮮榨果汁難度大,但如今研發、品控升級,深圳已有多個品牌嶄露頭角。
“果汁賽道”有沒有新的想象空間?我采訪了混果汁的聯合創始人吳軒。
平效做到1萬
在深圳賣果汁有多火?
前段時間去深圳,我發現在各大商圈,幾乎都能看到專門賣果汁的品牌:開在顯眼的位置、空間明亮,家家都坐滿了人。
果汁在深圳市場的火爆,讓我開始關注這個賽道,上周末,我專程去深圳卓悅intown體驗了一番——
這家店來自混果汁,開在商場裡,對面就是gaga、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
走進店内,一眼望過去都是“看得見的新鮮”,比如門店的右側展示櫃擺放着新鮮的水果、卡士酸奶,左側吧台上有員工在處理鮮果。門店大多數座位在外擺區,坐滿了顧客。
據了解,成立于2015年的混果汁,主打“100%不加水不加糖”的現制果汁,目前門店的産品線分為果汁卡士(加入了卡士酸奶)、純果汁、水果茶,客單價在28元上下。
在産品上,選取不常見的“超級水果”,通過新奇混搭的方式,出品創意果汁。門店銷售TOP1的産品,是用羽衣甘藍搭配檸檬、橙子、雪梨搭配出的爆款飲品“暢輕小綠瓶”。
據創始團隊介紹,混果汁采取全直營模式發展,如今在深圳開出22家直營店。混果汁在深圳生意好的門店,月平效可以做到1萬 。
果汁飲品,這條賽道的想象空間有多大?我與混果汁的聯合創始人吳軒聊了聊。
1年賣出100萬 杯
果汁賽道出現了新突破
混果汁之外,野萃山、石炮台、星歎……在競争激烈的廣深市場,多個果汁飲品品牌正在嶄露頭角。
以混果汁為例,我們來看看這些品牌是如何突圍的:
1. 足夠稀缺:化身“水果獵人”,1年上新65款
打開混果汁的菜單,你會發現很多在茶飲店不太常見的果蔬原料,比如羽衣甘藍、茴香頭、仙人掌果、楊桃等等。
據吳軒介紹,品牌在創立之初就已經将“反共識”刻入到品牌基因,因此研發團隊化身“水果獵人”,全球範圍内尋找食材,不斷嘗試新鮮混搭,滿足消費者的味蕾好奇。
“去年一共有65款新品上新,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食材。”吳軒說。
比如在墨西哥常見的仙人掌果,中國的消費者鮮有認知,混果汁用仙人掌果搭配菠蘿 、蘋果和檸檬,做成一杯粉紅漸變的飲品,一上市也成為門店爆品,引發打卡。
稀缺性往往能為産品創造新的價值感,增加打卡理由。
而當門店上新不斷創造消費者進店理由,消費習慣也将由此形成。
2. 清火楊桃、亮眼胡蘿蔔,産品直接強調健康
在大衆點評上,不少消費者都會提到,選擇果汁飲品是因為無添加、更健康。
健康與功能性,也可以通過産品命名更直觀地展現。
混果汁的菜單上,“暢輕小綠瓶”、“西柚維C”、“清火楊桃”、“亮眼胡蘿蔔”等等,都直接把價值體現在了名字裡。
暢輕小綠瓶、西柚維C、清火楊桃、亮眼胡蘿蔔
具體的起名公式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産品價值/消費者痛點 核心食材。
3. 本質上,是用做品牌的思路重塑品類
除了選品和命名,混果汁還在品牌營銷活動、跨界聯名、空間打造上也能切中年輕人的喜好。
本質上說,混果汁的做法,是用做品牌的思路重塑品類。
比如空間體驗上,以綠色為主色調,設置一定的客座區,強調舒适自在。“在快節奏的深圳,⼈需要一個稍坐停留、 喘⼝氣的地方,希望混果汁可以是這樣的存在。”吳軒說。
品牌調性上,混果汁的定位是“潮酷果汁”,與MINI COOPER 、 LULULEMON等品牌做聯名,在嘉年華、生活節等最常見到年輕人的地方辦活動。
此外,保持潮酷視覺的同時,他們還與獨⽴攝影師、創意插畫師合作,碰撞出多元豐富的視覺系統。
——歸結到底,行業人也許會區分水果茶和純果汁,但對消費者來說,産品好喝、空間舒适、品牌有趣更重要。
升級後的果汁飲品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深圳果汁市場的火爆,也不由讓我思考:升級叠代後的果汁飲品,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我們先來看看果汁飲品的發展——
印象中,最早的現制純果汁店存在在路邊水果攤、校園門口。售賣流程上,顧客挑選水果,再由店員榨成果汁,産品售價在20元左右,是當時飲品中比較高端的存在。
那時的果汁店,強調“新鮮”、“健康”,除了年輕人,也吸引了很多媽媽的注意。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追求也在那一階段被培養。
不過,由于水果供應不穩定,很多消費者對當時某些純果汁的酸澀印象深刻。
随着飲品領域的競争升維,現制純果汁品牌開始在商場開大店,重視産品的搭配,品牌感也凸顯出來。
這一階段果汁飲品的産品思路,是在常見水果的基礎上做複配,比如香蕉、奇異果、橙子等等。品牌的logo更大,服務更好、空間更明亮。
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果汁飲品也開始強調産品更好喝,甚至有的品牌,“現榨歸現榨,糖精也在偷偷加”。
到了混果汁、野萃山這一代,品牌紛紛開始通過品牌力建設的方式重塑品類。
比如提供更稀缺、有趣的食材。茴香頭、蓮霧、紅菜頭等等都能用在現制果汁中,為消費者創造期待和驚喜。
又如,同一種水果,開始優選品種、産地,帶來新的價值感。比如野萃山的“金玉三撚橄榄汁”,選取廣東潮汕地區的橄榄之王“三撚橄榄”。據了解,一斤好品質的三撚橄榄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是上千元。
過去最難的品控問題,現在也有了一些解決方案。
相比幾年前,飲品行業的品控技術提升,制作工藝已經能細化到嚴控鎖鮮溫度、壓榨力度、榨汁轉速等精細環節等等,盡量克服水果的不穩定,提升飲品的口感體驗。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不斷提升,也為果汁賽道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
升級後的果汁賽道,值得看好嗎?我采訪了多位資深行業人,大家提到,如今果汁品牌的發展仍存在一些痛點:
吳軒說,一開始他們選定果汁賽道,是在一個研究報告中發現:人們對新鮮水果中甜的喜愛,是動物甄别高質量能量的天然本能。
消費者對果汁有真需求。而升級叠代後的果汁品牌,在品控、小衆水果挖掘、品牌力方面都做出了大的突破。
但作為一個賽道發展,果汁飲品也仍然存在一些現實痛點。
關于“果汁賽道”,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