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江南春遊最佳方案

江南春遊最佳方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05:38:26

錢江晚報

江南春遊最佳方案(一個詩人的江南尋夢)1

錢江源在哪裡?可能有很多浙江人回答不出這個問題。錢塘江支流衆多,水系龐大,源頭究竟在哪裡,多年争論不休。

1999年11月11日,新華社發布專稿,向全國通告,“源自蓮花尖的蓮花溪,源自龍田鄉境内的龍溪,都在浙江省開化縣齊溪鎮彙聚成河。齊溪鎮的得名也由此而來,因此錢塘江的源頭應該在開化縣的齊溪鎮境内。”

錢塘江源頭自此定音。原來,問源錢江源,錢江源在蓮花尖。一個美好的名字。

2021年春天,來自北方的詩人谷禾和浙江作家楊方,分别從北京和浙江永康出發,實地探訪錢江源,寫下《問源:錢江源》一書——作為中國國家公園叢書系列之一,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又一年初夏,離兩位作家錢江源問源之行已經一年過去,一杯龍頂茶,透綠明亮,涵蓋了錢江源的顔色和風韻。

“在錢江源,最大的感受是綠。”谷禾說。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程通水,這是百年來京杭大運河首次全線通水。這也意味着,家住北京通州的詩人谷禾從運河順流南下,到了杭州,再溯錢塘江而上,抵達錢江源,是可以實現的旅程。

走與讀

用文學呈現鮮活的錢江源

錢江晚報:《問源:錢江源》是你和楊方合作完成的,具體你們怎麼分工的?

谷禾:這本書是中國林業出版社劉東藜社長策劃的“中國國家公園”書系中的一本,參與者還有著名作家葉梅、徐可、何向陽、王劍冰、楊海蒂等人。

考慮到工作繁忙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其中面積最小、交通也相對方便的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接受任務後,突遭逢疫情,遲遲無法成行。情急之下,我找到了近水樓台的楊方,希望她能伸出援手,和我合作完成這本書的寫作。楊方爽快地答應了我,并第一時間去了開化,深入探訪和考察了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蓮花尖和古田山原始森林,還通過詩人賴子搜集到了包括《開化縣志》在内的有關錢江源和開化的所有曆史和人文資料,我在通讀的基礎上拉出了一個結構提綱,楊方結合自己的實地探訪和考察情況,完成了初稿。

疫情好轉後,我才趕過去,用一星期的時間把楊方走過的地方又走了一遍,她有遺漏的地方也去仔細看過補上,并最終完成了整部書稿。其間正好經曆了從立春到雨水這個時間段。現在回頭想,時間差呈現在書中,反而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動态變化中的鮮活的錢江源,這是我接受任務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是意外之喜。應該說,這本書的完成,楊方作出了主要的貢獻。

錢江晚報:有些好奇,寫《問源:錢江源》這樣的“國家地理”的自然類書籍,除了身體力行,行走觀察,關于錢江源,您還做了哪些功課?

谷禾:人文地理學方面的書籍,早幾年我讀過段義孚的《神州:曆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浪漫主義地理學》等,但對于寫作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文化積累,不是短時間内就能建構起來的。

當你面對衆多曆史人文和自然生物、水文地理資料的時候,就能夠敏銳地找出某個地方的與衆不同,然後從那些資料中檢索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并用文學的手法去複活它。

錢江晚報:我在書中看到了85後年輕人,畢業後在古田山的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工作,您覺得這一代人在此中,現代生活和與人相隔的大自然之間,會有強烈的沖突感嗎?

谷禾:我見過幾位在當地工作的年輕人,從交談中能感到他們的樂觀和對這片山水的熱愛。我去古田山考察時适逢下雨,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汪長林常務副局長陪着我走,我們每個人拄了一根樹枝,路上落葉很厚,石頭非常濕滑,還不斷被溪流和斷折的樹木攔住。而且越往上走,森林裡越加幽暗,越加寂靜和深遠,真的是“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

如今工作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從核心區到縣城也就一個小時多的路程,為了更好地保護那裡的生物資源,原始森林部分基本上是禁入的,對生物資源的保護、監控和觀察,更多是通過網格化安裝在森林裡的衆多攝像頭實現的。那麼,員工們也不是紮進去就很難走出來的狀态。我個人認為,當你認識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後,不但不會覺得孤獨,說不定還會深深地愛上它。

古與今

眼前有景道不得

錢江晚報:作為詩人,您用腳丈量自然,不由得讓人想到古代山水詩人謝靈運,他也在浙江留下了很多足迹,您有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寫下自己的詩?

谷禾:這次走了一個星期,我覺得還是太匆忙了。我準備找其他的季節再去幾次,以後有機會修訂再版的時候,争取把錢江源的一年四季的面貌和變化都呈現出來。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個時候遊曆山河,主要靠兩條腿。如果現在也這個樣子,從北京到開化,估計要走小半年吧,邊看邊寫,多惬意呀。謝靈運号稱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但我更喜歡李白孟浩然,這是個人偏好了。你說的詩情詩意,按我的理解,面對自然的大美,人類更多時候感到的是無言,是“眼前有景道不得”,我是直到不久前才寫了一首關于古田山的詩。

錢江晚報:作為探訪者,您站在錢江源的源頭,又是如何審視一條水系的曆史和當下?

谷禾: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寫“江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對于錢江源來說,百年幾乎等同于瞬間,不變的自然,變的是前赴後繼的光臨者。錢塘江流到杭州,有了一日日的回潮,流到入海口,有了橫無際涯朝晖夕陰。但它的源頭蓮花尖卻隻有一線涓涓細流,衆多的水,從萬木叢中,從每一片葉子裡,從每一塊石頭裡,八方彙集,奔流而下,浩浩蕩蕩,始見江河,在不同世代造就了不同特色的文化。我看到的錢江源,體現的是文明的和諧,從這一點上來說,開化人是了不起的。

錢江晚報:《問源:錢江源》中寫了各種植物花草的世界,您對植物津津樂道,感覺有點像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又仿佛《詩經》中的花草回到了您的筆端,有種飄然出塵的快樂,還有“動物世界”,在鄉村長大的您,對大自然裡的樹、花草等植物是否有一種很親的感情?

谷禾:我視大自然裡的所有樹木和花草為親人和鄰居。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已經23年,但我覺得身體和靈魂與這個城市仍然是格格不入的,也許再過幾年,等我退休了,我就去開化或者别的地方,過一種與山水為鄰、花鳥為伴的生活去。這也是我的夢想。

錢江晚報:您喜歡浙江開化這個地方,如果讓您向别人描述浙江開化,您會怎麼說呢?

谷禾:我會說那裡是“悅目養心的水源地,紅塵之外的淨土,遠離喧嚣的仙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