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業氣象信息發布系統

農業氣象信息發布系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1:19:05

來源:【中國科普網】

農業氣象信息發布系統(氣象科普走進田間地頭)1

3月22日,工作人員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氣象局向小朋友介紹氣象知識。 新華社發(胡攀學 攝)

科普這十年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盛夏的田間,農機馳騁,耕種繁忙。一大早,湘潭湘鄉市榮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舒綱舉就帶領着農機手,在插秧機“哒哒哒”的轟鳴聲中,整齊地播種下一簇簇綠油油的秧苗。

“種子落地後,田間管理離不開精準的天氣預報。”舒綱舉打開農業氣象人員為他安裝的“天幫忙”APP,笑容滿面地說,今年近8000畝早稻大豐收離不開這個寶貝。

原來,為方便農戶科學管田,今年湖南省氣象局聯合農業部門共同打造了一個為農氣象服務平台,能在手機端提供各類農業氣象信息、種植基地具體監測數據,以及“私人訂制”式的專家答疑功能。

“靠天吃飯”曾是農民對天氣影響農作物收成最形象的描述,而今的“天幫忙”則能更準确地助力糧食增産增收。

這隻是氣象科技為農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随着我國對科學知識普及傳播的重視,中國氣象局在科普宣傳領域下足“繡花”功夫,不僅在傳播手段上創新,利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手段廣泛地普及氣象知識,并且還在傳播形式上大作文章,讓專業深奧的氣象知識充滿“煙火氣”,飛入尋常百姓家。

氣象科技下鄉,填補農村科普短闆

北至黑土地,南到彩雲南,氣象科技下鄉留下的不僅是田埂上的腳印。

産糧大省黑龍江,肩負着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眼下,正值“夏管”時節,黑龍江省氣象局專門為此組織專班,開展産前、産中、産後全鍊條定制化服務,為秋糧穩産增添“底氣”。

哈爾濱市呼蘭區白家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祥臣說:“最開始擴種大豆,我們很擔心。但有了氣象專家的服務,分階段指導我們科學種田,現在大豆長勢良好,相信今年一定能豐收!”

“氣象科技下鄉”主題科普活動從2009年開始,旨在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國科協等11個部委《關于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以及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力圖打造氣象部門普及傳播農業氣象科技和氣象科學知識的重要平台,填補我國農村地區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的不足。

比如,四川省開設氣象專家“流動課堂”,根據不同産業,在其關鍵時節選派農氣專家到田間地頭,幫助各企業大戶、生産基地指導科學生産;廣東省則啟動氣象科普研學之旅,讓學生們了解為何天氣雷達是氣象防災減災的 “千裡眼順風耳”……一系列氣象科技下鄉活動,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當地群衆歡迎。

十餘年來,一大批氣象工作者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用腳步丈量土地,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為公衆生産生活增添色彩。雖說“泥土味”濃了,但和百姓的關系更近了。

統計數據顯示,“氣象科技下鄉”主題科普活動已走進全國13個省份,各地氣象部門也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面向農業農村的氣象科普,十年來受衆近千萬;“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深入1萬多個行政村、3700多所學校、500多家大型企業,受衆人數逾800萬。全國氣象科學知識普及率穩步提升,2021年達到80.76%。

教育基地漸成體系,讓氣象知識觸達“神經末梢”

“更接地氣,貼近公衆”,是近年來氣象科普的顯著特點。從線上到線下,從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知識講座、送氣象科技下鄉,到氣象科普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氣象科普的觸角正在無限延伸,形式新穎。

會唱歌的氣溫雨量音樂柱、自帶“電閃雷鳴”的雷電屋、擡頭可見仙女星系的科普長廊……走進福清市氣象科普公園,不僅可以遊覽有趣的科普景點,還能親身感受氣象科學的奇妙。

作為福建省規模較大、功能齊全、内容豐富的開放式氣象科普主題公園,這裡集氣象文化知識宣傳和遊樂賞玩于一體,已成為推動氣象科普知識宣傳的新陣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各類氣象科普宣傳經費都加大投入力度,氣象科普宣傳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備。截至目前,氣象行業建成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401個,建設了一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氣象台站、科研院所、野外試驗基地也紛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将更多科學知識傳達給社會大衆。

此外,各地還積極推動将優質氣象科技資源轉化為群衆喜聞樂見的科普産品:根據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研究成果制作的《世界屋脊探秘》視頻獲評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根據2022年北京冬奧會“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研發成果,開發了一系列視頻、畫冊科普作品……

争當“領頭羊”,2025年氣象科普“量質齊升”

中國氣象局除了開展全國氣象科普講解大賽、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等一系列科普活動外,還在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舉辦全國性主題氣象科普活動,并充分運用“互聯網 科普”,打造線上氣象科普盛宴。

中國氣象局還組織開展氣象科普進社區、進農村、進企事業、進學校“四進”活動,提升青少年、農民、産業工人等重點人群氣象科學素質。

雖然氣象科普工作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科研與科普融合、精準化服務、科普創新動力、人才培養激勵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随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了讓氣象科普活起來,更富吸引力和影響力,中國氣象局将在不斷提升科技内涵的基礎上,建成與氣象現代化水平相适應的現代氣象科普體系,形成科普内容、活動、傳播互融互補,以增強氣象科普的社會影響力。力争到2025年,形成多渠道培育、專兼職結合、人才素質優良、激勵措施完善的氣象科普人才隊伍,提升氣象科普創新發展的能力,氣象部門科普水平達到全國科普領域領先地位。

本文來自【中國科普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