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開千層峰 景區供圖
巴丹吉林沙漠無人區 徐志彤 攝(資料圖)
惠州象頭山花石頭學校溯溪課程 廣東省地質學會青工委提供
黃埔油麻山奧陶紀花崗岩 廣東省地質學會青工委提供
丹霞山紅石頭學校岩石課程 廣東省地質學會青工委提供
丹霞山 舵石觀日 羅兆祥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湛江湖光岩景區 黎存根 攝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日前,全球第一批地質遺産地名錄公布,中國7個地質遺迹成功入選,是本次評選中入選地質遺産地最多的國家之一。世界首批地質遺産地名錄的公布,讓尋找地球深處奧秘的地球科學旅遊研學受到關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廣東省内,身邊的那些可遊可學的各級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迹,已成為市民遊客和科普愛好者們休閑旅遊、科普研學的重要去處。
新聞背景
據悉,世界首批地質遺産地評選是為慶祝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成立60周年舉辦的一次大型科普盛會。國際地科聯是國際領域的、非政府性的學術組織,是全球最活躍的地球科學團體之一。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産地是指擁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迹/地質過程的關鍵區域,代表該地質遺産地具有國際最高地學價值和研究水準,并得到了有效保護。從入選名單看,涵蓋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遺産地、世界地質公園等著名區域中重要的地質遺迹。
本次中國入選的7個世界地質遺産地,包括由我國單獨申報的浙江長興煤山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和“金釘子”剖面、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魯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狀節理、雲南澄江寒武紀化石産地和化石庫、雲南石林喀斯特、西藏藏南絨布峽谷滑脫構造體系,以及我國和尼泊爾共同申報的珠峰奧陶紀岩石。這些遺産地涉及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地理湖泊、地貌學等學科領域。
在浙江湖州長興舉行的中國入選地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地質科學研究與礦産資源勘察、全民科學普及密不可分,此次獲得國際地科聯認證的首批7個地質遺産地,都是我國以前已經認定的國家級地質公園或地質遺迹保護區,每年接待大量遊客和學生參觀考察,在宣傳宜居地球和礦産資源形成、生命演化、人類起源等科學知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趨勢分析
地球科學旅遊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和旅遊質量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被譽為“旅遊地學鼻祖”的徐霞客,一生出遊考察34年,遊蹤遍布全國19個省市區。他一改我國文人遊山玩水、吟風詠月的習俗,在遊覽中用心觀察山水形态特征、分布規律及形成演變機理,并将實地考察所見如實記述,成就巨著《徐霞客遊記》。
由中國旅遊協會地學旅遊分會主持編撰的《中國地球科學旅遊(自然遊憩)行業報告(2021)》認為,地球科學旅遊正是以地球科學旅遊資源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地球科學知識、曆史文化信息為内涵,以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和旅遊質量為目的,以寓教于遊、觀光遊覽、研學旅行、尋奇探險、科學考察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的旅遊活動。而地球科學旅遊資源,包括地質景觀、地理地貌、動植物、化石礦石、天象氣象、水體景觀等。從海洋到沙漠、草原,從喀斯特到丹霞、冰川,從火山到溫泉,從礦石到星空,從古生物化石到大熊貓、丹頂鶴和無邊的竹海……一定意義上說,地球科學旅遊資源就是所有自然資源。
其中,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遺迹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的各級地質公園,是地球科學旅遊的重要載體。它們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迹景觀和生态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到2022年4月,全球已經建立了177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擁有41個,位居第一。中國還分批建立了縣市級地質公園、省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在廣東省内,目前有9處國家地質公園,其中包括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和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湛江園區。此外,在廣州市内就有國家地質遺迹、省級地質遺迹,以及大批市級地質遺迹。
專家觀點
廣東地學旅遊研學走在前列
在國際地質科學聯聯合會評選出全球第一批地質遺産地中的中國7個地質遺迹,廣東省地質學會副秘書長、青少年戶外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丹曾前往過其中的5處考察。她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都是見證了地球曆史的代表性遺産,在自然探索中意義重大。
廣東省目前擁有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和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湛江園區,作為業内專家,馮丹和很多同行也期待以後廣東省能擁有世界地質遺産地。如位于韶關南雄市的廣東南雄恐龍省級地質公園,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迹化石“三位一體”,在國内和世界罕見,雖然發現較晚,目前隻是省級地質公園,但随着學術研究的不斷推進,有一定的潛力入選。
馮丹介紹,廣東省的地球科學旅遊特别是自然科普旅遊、自然研學旅行等開展得較早,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馮丹表示,地質公園是學生研學非常重要的去處:“普通遊客可能不是很清楚黃山、泰山、張家界、巴丹吉林沙漠等獨特的美景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它們都是地質公園或者地質遺迹,通過地球科學的研究了解其起源,豐富了我們的旅遊體驗。”同時,通過研學方式,還能從地球科學的領域,引導學生或遊客關注此地演化曆史的科學意義,而不是隻欣賞美景。随着景區景點裡相關科普知識的普及,會促進露營地的發展,目前相關景區正着手增加科普方面的内容。
此外,廣東省科協地球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體主辦的地球科學知識競賽,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此舉對推進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工作,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激發廣大中學生對地球科學的興趣與熱愛起到積極作用。馮丹透露,接下來将要啟動小學組:“希望通過學會的力量、公益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身邊家鄉的地球曆史,再到廣東省、中國的地球曆史,乃至到亞洲、世界的地球曆史。”
她舉例,廣州的越秀山、烈士陵園、三元裡都出土過恐龍蛋,但是知道的市民寥寥無幾,廣東省地質學會和蓋亞田野通過從廣州市的地質遺迹挑選出52處遺迹,稱為“52個腳印”,因地制宜地策劃半天活動線路,通過舉辦帶公益性的科普活動讓家長帶着孩子加入其中,度過一段歡樂有趣的親子時光。
“52個腳印”科普活動前不久組織親子家庭去了頗受歡迎的網紅打卡點黃埔區油麻山,它也是廣州市級地質遺迹。科普油麻山山體的組成岩石主要是花崗岩,油麻山的山體形成于5億年前的奧陶紀,是廣州市最古老的岩漿岩體。這類既是近郊休閑遊又是很好的科普活動,也體現了廣東省在地學旅遊研學方面走在全面前列。
鍊接
省内地質公園推薦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被稱為“天然裸體公園”,有“中國紅石公園”美譽,還是世界自然遺産、國家自然保護區。這裡是世界上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湛江園區:以瑪珥火山地質地貌為主體的湖光岩,兼有海岸地貌、構造地質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迹,被聯合國地質專家稱為研究地球與地質科學的“天然年鑒”。
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迹類型為錐狀火山地貌景觀,有獨特的幽深火山峽谷,岩石和多級瀑布。
陽春淩霄岩國家地質公園:洞底有一條400多米長的岩底河,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溶洞地質遺迹之一。
恩平地熱國家地質公園:園區多出露溫泉群,以水溫高、自湧水量大、水質優、地質特點明顯、溫泉出露區保存完好而著名。
封開國家地質公園:有大斑石、千層峰林、碳酸鹽岩溶地貌等地質景觀, 在國内外均屬罕見。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晚侏羅紀到早白垩紀多次火山噴發作用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地質遺迹和2萬—1萬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觀。
陽山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是以花崗岩地貌景觀、可溶性碳酸鹽岩地貌景觀和水體景觀等地質遺迹為主。
饒平青岚地質公園:以青岚溪谷壺穴群、香爐山晶洞花崗岩地貌、雙髻娘山火山穹丘等三處國家級地質遺迹景觀為主體。
來源: 羊城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