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注意到,從2013年兩會至今,有一個成語連續5年在總理記者會上出現。而這個成語背後所反映的問題,不僅國内媒體關心,也令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記者格外關注。(人民網3月16日)
從2013年“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遊戲”,到2014年“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從2015年的“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到2016年“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和發展是不矛盾的,我們恰恰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支撐經濟的發展”,再到今年的“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無疑,“壯士斷腕”成高頻詞凸顯的是堅定不移決心。
“壯士斷腕”原本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來比喻在緊要關頭,做事要當機立斷,必要時犧牲局部,保存整體。縱觀5年來,“壯士斷腕”所帶來的變化,無論是簡政放權自我削權、自我革命;還是全面深化改革,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抑或是結構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市場準入;還是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該管的事情上來,都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把改革向“深水區”推進發展的堅定不移決心和信心。這也正是改革攻堅期應有的一以貫之責任意識。
有發展就有矛盾和挑戰,有矛盾和挑戰也就有動力。以簡政放權為例,誠然,不僅是審批權,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資格認證、各種奇葩證明,都讓企業和民衆不堪重負。而事實證明,随着從中央到地方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逐步下放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審批事項,給企業松綁、讓市場發力,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和民衆的創業熱情和活力。也正是這項改革牽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無形之中便打造了一個權力行為的籠子,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權力清單”不在隻是内部掌握,而要“曬”出來,置于公衆和社會的監督目光之下,讓行政審批在玻璃房裡進行,壓縮了權力尋租謀私的可能和空間。
幹一寸勝過說一尺。人們盼望的,是改革的實際行動。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壯士斷腕”的改革同樣面臨思想障礙和利益藩籬等多重阻力。尤其是,随着大量審批權取消和下放,勢必會觸動部門灰色利益,動一些人的“奶酪”,過去靠“一支筆”“一個章”,“跑部錢進”等現象也會越來越少。為此,得找準關鍵問題發力使勁,才能順勢而為、有效破解;得繼續從源頭上簡化政務流程、減少尋租機會,同時加強社會監督、促進良性互動,從而斬斷審批過程中的種種利益鍊條,提升辦事效能,涉過“險灘”,啃下“硬骨頭”。
重要的事說三遍。“壯士斷腕”連續5年在總理記者會上出現,是決心也是智慧和勇氣的體現。“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貴在行動,重在落實。筆者相信,有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定能打好改革這場攻堅戰,讓新一輪改革更加擲地有聲!(金羊網文/魚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