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闆塊的分析?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122篇分享人:锱雲物聯 CEO 張澄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創投闆塊的分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122篇
分享人:锱雲物聯 CEO 張澄宇
編輯:36氪陳紹元
工業制造主要分為流程制造和離散制造,而今天的智能制造主要就是指離散制造。
離散制造業的特點:多品種,小批量。離散制造的産品往往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并不連續的工序加工最終裝配而成,如火箭、飛機、武器裝備、船舶、電子設備、機床、汽車等制造業等。
截至 2015 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離散制造業企業 36.5 萬戶。2017年中國制造業總産值為24萬億,從業人數為 11444.5 萬人。
離散制造業的核心生産設備就是數控機床,産業的總産值主要都是依賴于數控機床加工産生。
離散制造産業鍊中,從上遊到下遊存在這樣幾種角色:數控系統制造商,裝備制造商,大型工廠(行業頭部客戶),中小型工廠(一級、二級供應商),小微型工廠(三級、四級供應商,100人以下規模)。
貫穿整個鍊條的就是數控機床,而數控機床的核心就是數控系統。數控系統是工業設備的中央控制“大腦”,國内中高端市場主要被三家公司壟斷:發那科,西門子、三菱,三家國内市場份額為:發那科45%,西門子15%, 三菱12%。
具體的産業鍊分工是:數控系統商銷售NC系統給裝備制造商,裝備制造商組裝生産機床銷售給加工廠。中大型加工廠(如富士康),承接大量訂單,并将部分加工任務分包給中小微型加工廠(即中大型加工廠的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加工供應商)。
而在整個産業鍊條中,由于技術的專業性,會導緻加工廠經常會直接聯系數控系統制造商讨論很多前沿性或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業問題,也會提出很多創新性的需求。
1、産能引擎平台的打造
由于離散制造業的行業特點,導緻産能分散,十分符合建立産能引擎平台的産業基礎和行業形态。根據德國“工業4.0”概念,智能制造的核心便是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标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産品與服務的生産模式。
2、數字化敏捷供應鍊
首先,由于C端的市場趨勢變化越來越快,行業的頭部客戶的産能風險變得越來越不可承受。以3C行業舉例來說,手機的材質發生了變化,意味着加工工藝的徹底改變,而加工工藝的徹底改變,意味着之前投入的十幾萬台機床都需要更換和重新升級,這些都意味着幾百億的投入和巨大的風險。
所以,頭部客戶越來越希望将産能分散到供應鍊中,由各級供應商越來越多的承擔設備和人員的投入,而所有這些,都對産業供應鍊的敏捷反應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敏捷供應鍊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産能和生産過程數字化。
将以上1、2兩點放在一起看,即是:将分散的中小微型加工資源,連接整合成一個産能引擎平台,對接給頭部客戶。
結合锱雲物聯的模式來理解,锱雲通過工業物聯網方式,将多個小型加工廠的設備和生産數據彙聚,以生産資源池的形式提供給中大型加工廠,中大型加工廠從中靈活匹配所需加工資源,從而縮短訂單生産周期,降低經營風險。同時,中小微加工廠的閑置産能也被高效利用,從而增加收入。
3、設備實時數據驅動的工業電商
目前的MRO(維護、維修、運行)工業電商都是采用拼品類,拼資金(為保證供應而保有大量存貨)的模式,在真正接觸客戶時無法繞過傳統采購流程的種種限制。而從設備實時數據角度出發,工業電商平台可以實時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發生時間和需求細節,從而精準銷售。
4、巨大的企業金融服務市場
中小微制造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十分旺盛,是一片真正的藍海,金融服務主要分為設備融資需求,流動資金需求,材料購買需求,耗材購買需求。某國内中小微制造業金融服務商2018年針對小微工廠的産品綜合收益率達到21%,而壞賬率僅為0.74%,可以反映出中小微制造業是較好的标的。而中國有超過36萬家中小微制造業。
5、地區性的智能制造雲平台搭建
國家已将2025智能制造作為國家任務,目前落地情況還非常初級。将地區性的離散産能彙聚成智能制造雲平台,正好可以為中小微制造業和政府資源之間搭建起橋梁,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專業分工的智能制造雲平台。這是一個巨大的To G 的市場。
總結來說,離散制造業的未來核心機會在于:
将千萬中小微制造企業,彙聚成數據化的産能引擎,與客戶資源、技術資源、金融服務資源、政策資源等進行高效、精準匹配,從而顯著提升整體産業鍊效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