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大吃大喝誤區?33歲的馮女士(化名)是一個二孩媽媽,在孕24周進行産檢時,測得空腹血糖值為6.35mmol/L(正常值:5.1mmol/L),被診斷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醫生建議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孕婦大吃大喝誤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33歲的馮女士(化名)是一個二孩媽媽,在孕24周進行産檢時,測得空腹血糖值為6.35mmol/L(正常值:5.1mmol/L),被診斷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醫生建議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
再次産檢時,醫生發現馮女士的血糖雖然有所下降,但尿酮體出現了2個“ ”,代表身體已出現嚴重糖代謝障礙的情況。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原來在這期間,馮女士并沒有按照醫院給她制定的個體化飲食方案來控制飲食,而是每天對自己非常“嚴苛”,為了控制血糖她平時很少吃主食,有時甚至不吃。
清遠市婦幼保健院産科主任尤海英提醒,妊娠期高血糖孕婦過分限制能量攝入會發生酮症,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産生不利影響。如果在正常的能量攝入并結合适當運動治療後仍無法控制血糖,是可以考慮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最後馮女士在産科團隊的健康宣教、積極治療及密切監護随訪下,血糖、血壓、胎兒體重都控制在正常範圍。近日馮女士已在清遠市婦幼保健院順利産下一健康嬰兒,母嬰平安。
妊娠24周至28周應進行糖耐量試驗
尤海英介紹,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期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潛在胰島素分泌不足),但妊娠期才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這種糖尿病的發生率在我國約為17.5%,并有增高的趨勢。“這也與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尤海英說。
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和懷孕期間體内的激素分泌有關,由于懷孕之後,體内多種激素的分泌增加,導緻體内的胰島素抵抗,從而出現血糖增加。部分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或遺傳的影響,導緻懷孕後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另外,高齡、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異常史、多囊卵巢綜合征、孕期飲食不當等人群,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現在因為孕期不注意飲食和運動,而患該病的孕婦比例也在上升。”尤海英強調,懷孕之後不注意自己的飲食,長期進食高糖的食物,經常暴飲暴食,容易導緻體内激素發生變化,出現血糖增高。她建議,孕婦要做到合理均衡飲食、規律産檢,定期監測血糖。
妊娠期間,由于體内激素水平變化,會導緻胰島素抵抗,在妊娠24周至28周時,胰島素抵抗最明顯。所以,一般對于孕早期空腹血糖正常的孕媽媽會建議在孕24周以後,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斷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檢查時,醫生會讓受檢者5分鐘内口服75克葡萄糖的液體300毫升,分别抽取孕婦服糖前及服糖後1小時和2小時的靜脈血。3項血糖值應分别低于5.1mmol/L、10mmol/L、8.5mmol/L,任何一項血糖達到或超過上述标準即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胰島素治療對胎兒不産生影響
如果發現血糖異常,需要及時進行幹預。尤海英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高危妊娠,若血糖控制不佳,對孕婦和胎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不僅自然流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感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早産等風險增高,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對胎兒而言,患糖尿病的孕婦血液中含糖量很高,多餘的糖很容易透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内,在妊娠早期容易導緻胚胎發育異常甚至死亡。在妊娠中晚期,則會影響胎兒各器官的發育,出生後發生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髒病、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風險增加。
“對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一般建議先采用飲食和運動療法,如果效果不佳就會采用藥物治療。”尤海英介紹說,大部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通過控制飲食量與種類,以及加強運動,就能夠很好地維持血糖。對生活方式幹預不能達标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胰島素治療。
不少孕媽媽都因為擔心藥物對胎兒産生不良的影響而排斥治療。尤海英解釋,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胰島素是不會通過胎盤的,對胎兒沒有任何影響。
孕婦在妊娠結束後,糖尿病症狀會消失嗎?尤海英表示,在妊娠結束後,如果孕前是沒有糖尿病的,随着激素水平的回落,大部分的孕婦糖代謝都會恢複正常。但從遠期來看,這些都屬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産後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高于正常糖耐量孕婦。所以,在産後6周,産後媽媽需要到醫院再次進行糖耐量試驗,如果結果正常,以後每1-3年也要進行血糖檢測以便及早發現高血糖。
控制飲食不等于節食
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就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僅不到10%的糖尿病患者要用胰島素治療。對于孕期如何管理,尤海英給出了幾點建議:
既要保證妊娠期間母嬰的熱量和營養需求,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要避免出現餐後高血糖。學會少量多餐,每天分三個主餐和三個加餐,每餐七分飽,加餐不加量。早、中、晚三餐能量分别控制在每日攝入總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能占5%-10%。正餐要吃主食,搭配蔬菜和肉蛋。加餐可以吃水果、堅果和奶,有時可補充一點含有澱粉的食物。這樣血糖可以更加平穩,不會波動太大。
妊娠早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熱量,妊娠中期以後,每日熱量增加200kal左右。總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0%到60%,蛋白質占20%到25%,脂肪占25%到30%。
孕婦要少吃一些糖分過高的食物,識别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菠蘿、荔枝、西瓜、香蕉等,要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蘋果、火龍果、草莓、櫻桃、桃、梨等。日常可以多食高膳食纖維食物,如荞麥、燕麥等粗糧;要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有計劃地增加富含鐵、葉酸、鈣、維生素D、碘等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魚、蝦、奶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切忌進食高糖飲料和甜品。
“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是調整飲食習慣,而非節食。”尤海英表示,妊娠期間為了控制血糖而長期少食或節食,非常容易發生低血糖。孕婦低血糖通常會出現身體乏力、出汗、心悸、頭暈,如果症狀比較嚴重,會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造成影響。如果出現昏迷,還可導緻胎兒缺氧,引起死亡。
運動方面,孕婦可以選擇散步、瑜伽、孕婦操、遊泳等,也可到開設有孕婦學校的醫院上課。運動強度應以孕婦能耐受、在運動過程中無不适,運動後感覺稍有心跳加快為宜。每次運動時間因人而異,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如果空腹超過3小時,建議先适當進食再進行運動,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撰文】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廖思蘭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