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的秋天,也就是唐肅宗乾元二年,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安史之亂還未平息,唐朝大地一片悲歌,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而此時的杜甫在戰亂中一路向西,終于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的浣花溪邊蓋起了一件簡陋的茅草屋,雖然簡陋不堪,但總算有一個栖身之地,一家人總不至于流落街頭。今天我們品讀杜甫的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受杜甫的偉大之處。
然而,上天總是不那麼眷顧杜甫,一個深秋的八月,此時狂風席卷而來,瞬間便卷走了杜甫草屋上的茅草。這些茅草随風飄散,飄落到浣花溪水的對岸。
這些茅草像是與杜甫開了個大玩笑,有的茅草被風吹在高高的樹梢上,有的茅草被風吹在低矮的泥窪之地。沒有了草屋已經讓杜甫心痛不已,南村的小孩童也欺負杜甫年老無力,當着杜甫的面抱着茅草便跑到竹林裡。
要知道,此時的杜甫才49歲,卻已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家的苦難使得杜甫也變得未老先衰,嗓子喊啞了,追也追不上,自己的救命茅草再也沒回來,隻得倚杖歎息不已。
好不容易風停了,天空又飄來了黑雲,如翻墨一般,整個天空籠罩在烏黑的烏雲之下,使得杜甫的情緒更加壓抑低沉。
杜甫回到房頂已經沒有幾片茅草的小屋,看着一床舊被蓋,已經用了多年,摸起來又硬又冷,像個鐵闆一般。杜甫的小孩子睡覺愛踢被子,把被子也踢破了。
緊接着下起了大雨,真是外面下大雨,茅屋裡下小雨,此時的屋内沒有一處幹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的往下滴,真是禍不單行。
曆經安史之亂,杜甫的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睡的時間越來越少,長夜漫漫,天寒屋漏,這可讓杜甫怎麼辦?
在這慢慢的長夜中,杜甫想到孩子和自己的悲苦,但想的更多的還是大唐和天下寒士。天下還有如此多的貧窮的讀書人和杜甫一樣處于饑寒交迫中,何時所有的寒士才能住到寬敞高大房子?何時住的房子不再被風雨所折磨,穩固的像一座大山。
此時的杜甫,已經忘卻了自己所處的困境,他真心希望此刻就出現高聳結實的房屋可以讓天下人住,到那時,即時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杜甫的詩如其人,無怪乎國人稱贊杜甫為一代詩聖,杜甫前期的詩充滿自信,不乏清新明朗之風,然而戰争的摧殘和折磨,使他的詞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詩大多抒寫家國情懷有關,作為真正的士大夫,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習和品讀經典詩詞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學多才,更多的是通過這些偉大的詩詞使我們的心靈受到洗禮和感悟。如今,大多數人們居住在高樓林立、溫暖且不會漏雨的房子中,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在其他地方,是不是還有像曾經的杜甫一樣,住在那破陋不堪的茅草屋?
這也許就是我們讀杜甫詩歌的真正意義所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