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萬惡之源”,如不重視自我管理,長期高血壓會導緻動脈粥樣硬化,損害心、腦、腎等重要髒器,引發冠心病、腦中風、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中華醫學會内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同濟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周甯,在參加武漢市衛健委、武漢市愛衛辦與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打造的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健康大家談”時強調,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視而不見。
審核專家
同濟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 周甯
01
3.3億心腦血管患者2.9億是高血壓
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病”
“高血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高鹽飲食、抽煙、喝酒、缺乏運動、生活節奏快等不良生活習慣是緻病的罪魁禍首。”
周甯告訴大家,三十年前,病房裡很少見到高血壓患者,但随着經濟的發展,老齡化的加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周甯以南北方患病群體數量的差異做了進一步解釋。“我國多年來一直是北方地區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比南方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南北生活習慣不同。”周甯解釋道,首先,北方人吃鹽較多;其次,北方氣候較冷,容易誘發高血壓,還有北方超重、肥胖的人群也較高,這就導緻我國北方的心腦血管疾病更為高發。
02
“無聲的殺手”
高血壓是如何一步步損害人體的?
正常血壓範圍:90—140/60—90mmHg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就要考慮診斷高血壓。
周甯說,人的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血管健康程度,而血管是否健康和高血壓息息相關。
這是因為高血壓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複雜的慢性炎症過程,跟動脈内膜受損、膽固醇沉積、巨核細胞聚集吞噬等多個病理過程相關,可發生在全身大、中動脈。血壓過高時,血流對血管壁的沖擊會損傷血管内膜,導緻血管内皮細胞受損。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會聚集、沉積在血管壁,從而啟動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又使得血管彈性降低、血管阻力增加、靶器官血液供應受損,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出現腦卒中、心肌梗死、腎衰竭等,因此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萬惡之源”。
“這就好比羊圈破了一個洞,你不去補,等到羊都跑了你再來補就晚了,高血壓同理。”
周甯還指出,高血壓防控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标率都很低。他說,來看他門診的心腦血管患者,高血壓患者中接近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知道有高血壓的人群中用藥人數也不足一半。
周甯還糾正了幾個常見的認識誤區。(戳圖看看,你中了幾條?)
↓↓↓
03
40歲以上人群
家庭自測血壓,走起!
“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不重視而引起的高血壓并發症。”周甯說,人到中年,多事之秋,40歲以上的青中年,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要勤測血壓,定期體檢,對發現的異常情況定期複查。
周甯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自測血壓,不僅便捷,而且可以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和診斷的準确性,更能全面反映生活狀态下的血壓水平,以鑒别隐匿性高血壓和難治性高血壓。
測量血壓的正确方法是安靜休息5—10分鐘後坐位測量,最好選擇上臂式血壓計,測量時手肘放在桌上與心髒同一水平。測量血壓過程中保持安靜,上臂盡量保持不動。
周甯還提醒,家庭自測血壓時要注意“三不”,即夜間不用刻意起來測血壓、每天測壓次數不宜過頻、不要過分計較每次的血壓高低。
04
用藥:降壓藥不能想停就停
飲食:低鹽低脂、戒煙限酒
改善生活方式和堅持服藥是治療高血壓的“兩駕馬車”。周甯說,“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并發症的發生,”高血壓患者一般須終身治療,若自行停藥或減量,血壓遲早還會回複到治療前水平。
而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飲食。
周甯給了一個總的原則:保持熱量攝入和消耗平衡,攝取足夠的滿足身體需要的、比例适當的營養素,多吃低鹽、低脂和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戒煙限酒。
此外,要做到心理平衡,并參加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特别是有氧運動,以保持正常的體重。
記者|王恺凝
制圖/封面| 馬晶晶
出品|武漢市愛衛辦長江健康傳媒
來源: 武漢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