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曆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需要從點滴做起,将古詩詞通過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希望給詩詞、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給青少年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特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和詩詞愛好者,共同開展【書寫經典】網絡展覽活動。
【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23期,書寫王昌齡(唐)《采蓮曲》。
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文: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融為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作者介紹:
王昌齡,生于公元698年,卒于公元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标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甯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闾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甯集》六卷。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将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本期參加書寫者: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師承牛逍先生,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張長義(四川樂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齋主人,退役軍官,四川樂山市天開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劉國華(湖南嶽陽、1945年),嶽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嶽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姚淑芳(湖南邵陽、1965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經濟師,書法及古詩詞愛好者。
陳長水(河南鄭州、1945年),河南廣播電視台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婁建華(山東聊城、1975年),小學教育工作者,愛好寫作,勤習書法。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平台或刊物。榮獲第三屆長江文學獎2021年度詩人獎杯和李白杯詩人獎章。緻力于詩歌生活化,生活詩歌化。
郝乙
張長義
劉國華
姚淑芳
陳長水
婁建華
姚淑芳
郝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