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畫好素描頭像?這些基礎要點我隻告訴你!
來自公衆号:美術試卷
圖1 遊蕩者——富昌 姜立善作
一、考試中得高分的六個要點
如何做到肖似傳神
畫好一幅較為理想的頭像素描試卷,首先要形似,其次是傳神。在具體的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除具備一般意義上的基本技能之外,作畫者在落筆之前還要有充分的準備,即對對象進行全面觀察,尤其是對象的典型特征。
以頭像為例,對象的年齡、性别,五官比例特點(如眼睛大小、鼻子長短等),形體特征(如鼻梁高低、顴骨顯隐、嘴唇厚薄、臉形方圓)等,作畫前和作畫過程中,都需要我們認真觀察,這是達到肖似的必備條件。進一步,也是素描肖像最高的目标和境界,就是要傳達出對象生動、鮮活的精神面貌。
頭像素描的精神品質、藝術魅力,就在于“傳神”,即古人所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如果在作畫中隻注意技術(如線條的排列、虛實的處理、體感的交代等等)上的問題而忽略人物神态的把握,那麼,完成的作品隻能是一般的試卷,永遠提升不到“肖像”的高度。
因為“形”是外在的、技術的,“神”是精神的、藝術的,一幅肖像若沒有神韻,也就失去了審美的意義。
由此,在寫生或默寫的過程中,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技術手段,做到認識對象的比例特點、形體特征,還要盡可能多地熟悉所畫的對象,分析判斷對象的性格、氣質、精神狀态以及人物的形體動态、服裝特點等諸多因素。
而在所有這些因素中,對人的神态的表現才是肖像素描得以傳神的主要方面。神态的表現在于對動态和表情的捕捉。
動态上如頭部的俯、仰、傾斜,頸部的扭轉等;表情的傳遞則主要來自面部五官,尤其是眼睛和嘴最為突出,例如眼睛眯起、嘴角上提,眉間緊鎖、眼睛側視等等,可以說變化萬千,抓住這些要點及特征,即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一個人的表情神态。
有經驗的同學為使表現的對象肖似傳聲,往往将對象擺出一個如同生活的自然狀态,表現眼神時,也很少将眼珠畫在眼眶的正中,動态和神态兩相和諧,互補一緻。也唯有如此,肖像素描才能達到傳神的高度。
形體結構的認識與掌握
人物頭部的基本造型是由頭骨的形狀決定的,平時我們隻要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臉形都不相同,有的呈長方形、方形,也有的呈圓形、橢圓形,顴骨有高有低,鼻梁有直有平,面頰有寬有窄,千變萬化,無一不是頭骨在起作用。
作為繪畫造型所研究的人物的頭部結構可分為兩種:一是解剖結構;二是幾何結構。前者是描繪頭部的骨骼、肌肉和五官以及它們周圍的連接關系,它是我們了解人像基本形的構成,塑造結實、有力度、有空間體積的形象的先決條件;後者是解剖結構所體現的形象的大塊面基本形狀,畫家一般習慣于用相似的幾何形狀來概括和認識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形體”。
由于頭部骨骼的複雜性,作畫時,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将頭部的解剖結構轉換為立體多面的幾何體。
頭部的形體是由幾個面組成的一個立方體,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頭部的正面和側面是不同方向的兩個面,它們幾乎成直角,分界自太陽穴開始,沿着顴骨下來,直到嘴角之外。
初學者往往畫不出頭部的體積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頭形的轉折,沒有意識到鼻子與耳朵是生長在頭部兩個不同方向的面上。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将形體結構概括為幾何形體,并非将對象都畫成幾何形的堆砌,我們做出這樣的分析,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對象,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去表現對象。
圖4 愛打抱不平的昆昆 炭筆 姜立善作
形體和結構不僅是形象的構成基礎,也是頭像素描突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作品中所透出的自然形态美,都與形體結構的準确和清晰分不開。
有的試卷直接強化結構的特點,使形象在堅實中透出骨氣;有的試卷把結構概括為有結構的不同幾何體的組合,使形象深厚、飽滿、大方,蘊涵内在之美。
總之,頭像素描默寫或寫生,既要重視基本畫法、表現形式的訓練和探讨,更要對形體結構加以充分認識和把握,這是一幅頭像素描成敗的關鍵。
圖5 峨莊的老人 炭筆 姜立善作
質感的表現
質感即為物象的質地屬性,任何物質都有自己的外在特質。在頭像素描中如人物面部皮膚的光滑、透明和彈性感,頭發的蓬松感,骨骼的硬實感,肌肉的柔韌感等。
要畫出這些不同的質地感覺,表現手法應根據其特點加以調整。如畫頭發和胡須,盡量采用松軟的筆觸,無論細緻刻畫還是粗略交代,線條都不能過硬刻闆,虛實、疏密結合的線條是最有表現力的。
人的皮膚有細膩也有粗糙,色澤有亮也有暗,各不相同,畫起來,方法就要有所區别。如畫青年肖像,皮膚一般較為細膩,富有彈性,處理上則可以柔和一些,用筆相對也要挺拔一些,但一定要防止生硬、死闆、無變化的線條,否則彈性感也就失去了;
老人的皮膚較為松弛,表現時就要抓住有特點的皮膚皺紋,但線條也不能太硬,顯出松弛感就達到目的了。
頭像素描,總是離不開對服飾等物的描繪,與表現人像頭部質感的方法一樣,對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物品質地的準确描繪,一是憑生活經驗感知它(如皮衣、棉衣、綢緞衣料、冬季服裝和夏季服裝等在感覺上都有明顯區别),二是憑表現方法來解決。
不同質感的義務,除了依靠明暗對比法,還可以用不同方向和軟硬、粗細、疏密等各種線條、筆觸來表現。
圖6副班長—偉丹 炭筆 姜立善作
材料技法的實驗
素描所使用的材料多種多樣,筆可以分為:鉛筆、炭筆、木炭條、炭精條。紙可分為:考試用紙一般采用印有個人考試信息的優質素描紙。
個人語言風格的探索
語言風格是根據個人的審美觀、藝術個性和作畫的能力程度而形成的一種有别于一般技術性的、概念性的藝術面貌。
因此,形成某種語言風格的實驗過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有的素描寫實、細膩,有的素描寫意、概括,同樣是塑造對象,表現客觀,兩者卻朝兩個極緻發展,語言風格對立鮮明。
他們各自的語言風格的形成或選擇,與他們的審美取向、個性特點以及他們長期對生活、現實的細觀靜照,對藝術的不斷探索相關聯。
這個例子表明,任何一種語言風格的形成,都離不開有目的、有步驟的技術層面上的反複實踐。不過,在考試中頭像素描作為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和對頭像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一般都要求寫實表現。
二、考試中頭像素描的五個步驟
整體畫法主要注重整體觀察,整體落筆,在作畫過程中,盡量保持形象的完整性。若畫一幅頭像素描,首先是在構圖的整體調動下,打好大體輪廓,也就是頭部的基本形、五官位置、結構轉折線位置。當然,頭的運動感、透視和比例關系也包含在整體性中。
實質上,整體畫法就是按主次關系逐步地深入刻畫,即“先主後次”的循序遞進。“主”是指所描繪對象的最清晰、最鮮明的形體結構,也是畫面主要交代的部位,如五官結構。
畫人像,五官最為重要,因為它們是傳遞神情的窗口,在生活中,無論人物面部處在何種光影下,五官的清晰度、明确度,尤其是眼睛,總是很突顯,這也是人的面部結構凸凹變化最豐富之處。
“次”是襯托“主”的,如顴骨、額頭、下颌、頸部等部分的形體,在做具體刻畫時,就不能先于前者,否則,關系颠倒,畫則不成形、不生動,或灰、或死、或瑣碎,從而影響考試心情。
構思與構圖
構思是作畫之前作者憑借藝術修養、審美趣味對即将創作的畫面得一種設想,它包括角度的選擇,構圖的大小、位置,采用什麼樣的工具材料,以明暗法還是線描法來表現等。
構思也是對對象進行全面細緻地觀察和比較的過程,如人物的面部神情、性格、特征,頭、頸、肩、胸、手之間的協調關系,光線的特點等方面。設想與觀察、比較是融為一體的,缺一不可。
構思是屬于作品外部形式美的範疇,也是構成藝術美最基本的元素。一般情況下,構圖按畫面的大小來定,人物與畫面的比例不能過大、過小、過偏、過低或過高,适中為佳。當然,這并非唯一标準,特殊情況下也可根據描繪的角度,采取獨特的構圖方式。
隻要做到各種關系均衡、自然、生動,都是允許的。西方曆代素描大師們無論描繪的是頭像還是半身像,對構圖的要求都十分的嚴謹,有時為了揭示對象的性格,在構圖處理上往往獨具匠心,别出心裁,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輪廓與基本形的确定
構圖安排理想後,即可按照對象的外形特征、動勢、各部位之間的比例,勾繪出相對準确的基本形。
如一幅頭像,人物的基本臉形是長、是方或是圓,五官的基本比例,各個局部形體的轉折線以及透視的仰俯等,都要對它們作出正确判斷。
半身和全身肖像起輪廓時更多地要考慮形體比例,要以頭為比例依據。因為頭與胸、肩及全身各部位之間的比例相互關聯,脫離對頭的大小的認識,很難勾出一個完美的輪廓和基本形。
輪廓和基本形隻是一個相對準确的立體的框架,有了輪廓和基本形體,準确、深入地刻畫才有依據,畫起來才不至于手忙腳亂。起輪廓線時,線條不宜太重,以免畫得過于生硬,不利于下一步的調整。
圖7 構圖與畫基本形 木炭條 姜立善作
鋪大調子
在确定了大形和形體結構的分析後就要用軟炭筆或木炭條開始鋪大的調子。
認真觀察,分出大的黑、白、灰和大的形态結構,這時要用心觀察看看哪裡的調子最深,把調子由黑到白分出等級,同時在造型上和結構上進一步的調整和加強。
根據模特的結構特征結合光線畫出大的體積感和虛實關系,拉開前後空間關系。這步驟中多加比較,來回推敲,為下一步刻畫奠定很好的基礎。
圖8 鋪調子 木炭條和軟炭筆 姜立善作
深入刻畫
深入刻畫時對對象進行全面深入地揭示,如對人物的神态、特征和精神氣質,對形體、結構和各部位造型特點的處理和表現等。
深入刻畫首先離不開深入觀察、深入理解,隻有觀察達到并理解後,才會有深刻的感受,畫起來才會更主動更得心應手。
頭的典型特征、結構特點、動勢變化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仔細推敲。第三是靈活應用對比法則,頭像素描采用任何形式都離不開對比表現法,如虛實對比、剛柔對比、明暗對比等,這些造型要素的使用都是為了創造出真實的藝術形象,使作品産生出美的節奏。
當然,對比也不能處處均衡,要做到有強有弱,統一協調。
圖9 深入刻畫 木炭條和軟炭筆 姜立善作
整體調整
最後要對自己的畫做認真調整,對整幅畫大的黑、白、灰和空間感、體積感、光感做進一步的調整。
過暗地方用橡皮泥減弱,不夠實的地方進一步加強。要強調對質感的表現,還要分辨出頭發質感、骨骼質感,以及不同質地的服飾的質感。
所以,在具體刻畫時需要我們借助不同的筆法和表現技巧,盡可能地傳遞出它們之間的質感區别,使畫面更具藝術魅力。
圖10 整體調整 木炭條和軟炭筆 姜立善作
素描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初學者來說,隻能按規律從構圖、比例、形體結構、節奏(虛實、主次)關系去訓練,待具備這些基本能力之後,則可以不唯規律而行進,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