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最好的心境莫過于: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得之坦然,失而不悲。
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真正地從内心放下,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便是餘生最自在的修行。
學會取悅自己,讓生活過得舒心快樂,才是真正地活好自己。黃永玉說:“快樂人有個不怎麼有出息的前提,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深以為然!尤其是退休以後,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短暫,我們永遠不要為别人而活,要學會善待自己,取悅自己,活好自己的餘生,才是最好的修行。
有次在樓下聽社區裡同齡姐妹們閑聊,有人說起子女們如今都在做什麼工作的時候。有個姐姐非常醋味十足地說另一個人的女兒:你看你家女兒現在讀博,一路走來,你家女兒從小沒有過快樂的童年,沒有别人家孩子那樣自由自在,即使将來有個好工作,也不一定能幸福。
大家都感覺無語了,怎麼能夠這樣說話呢?典型的酸葡萄心理。這位姐姐的女兒,我們是看着長大的,從小就多才多藝,不僅會彈琴,學習還相當好,最重要的是這個孩子特别自律,用社區老人的話說,暑假裡,每天下午三點就能夠聽到她的琴聲,一彈就是2個小時,有哪個小孩子這般自律地呢?
人之所以不快樂,大多數來自自己内心裡的比較和嫉妒,尤其是對身邊人。其實,都是我們看着長大的孩子,有的孩子非常棒,有的孩子很普通。這都是正常的,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平凡的人,隻要身心健康,快樂地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退休後,若總是把那些無關自己的事情挂在心裡,用自己的普通跟别人比較,隻能是越活越不開心。若想餘生過得快樂舒暢,就要從内心接納我們自己普通,平凡,過好自己餘生每一天的日子就好,其他的順其自然。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用自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較呢?比來比去,有什麼意義呢?最終得罪了别人,還讓自己活得擰巴,得不償失的事情,還是不要做得好。
餘生,學會取悅自己,保持快樂心情,接納自己的一切,隻要餘生裡今天過得比昨天舒心快樂,就是最好的日子。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丁說:“我們的煩惱,10%是因為發生的事情,90%取決于我們對事情的反應。”我們的快樂來自内心對情緒的把控,而不是對外界物質的享受,尤其是我們退休後的老人,不要内耗自己,學會取悅自己,把身邊的人與事都看開,看淡,不要覺得自己是老人,倚老賣老的想當然的去做認為别人會聽從你的事情。
某個小區門口,一個年輕人把車停在狹窄的行人道上,每天社區裡的人因為這輛車的停放,不得不繞道而行,很多人就私下裡說說這個年輕人不懂事,不講公德。社區裡76歲的秦大爺看不下去了,便問到這個年輕人住哪裡,敲開門勸說讓年輕人把車開車,可年輕人不聽從秦大爺的勸說,還跟他争吵辯論起來。秦大爺被年輕人一頓奚落後,心裡堵得厲害,沒多久就中風住院了。
生活裡,我們會遇到很多類似的事情,退休後的老人,看不下去,總想着用道理去跟别人理論感化年輕人,可總會被年輕人的各種污糟話氣得血壓飙升,心情郁悶,氣得自己不行。其實,退休後的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可以适度地跟物業反應,也可以視而不見,若我們去跟那種沒有公德心的講道理,傷害的是我們自己,生氣是我們最愚蠢的行為。
人生短暫,我們活到了退休後的餘生,請記住:永遠不要為他人的錯誤買單。學會取悅自己,拒絕内耗自己的情緒,把心态放平,用快樂開心的心情過好我們餘生的每一天。如果一件事實在想不通,一段關系實在理不清,請你記得放過自己,讓自己平靜安甯的過日子就好。
一位禅師說:“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退休後的餘生,把一切都看淡,看開,善待自己,善待枕邊人,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子女的普通,每天快樂開心地享受新鮮的空氣,接受陽光的溫暖,過自己舒心的餘生日子,就是最好的修行。
于丹說:“要做到内心的強盛,一個前提是看清身外之物的得與失。”退休後的我們,不必在意自己的退休金多少,不必在意子女的出息大小,更不必在意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隻要做到照顧好自己,照顧好枕邊人,攜手相伴着鍛煉好身體,健康舒暢地活着,就是我們此生最好的修行,修自己的身心和言行,練達我們内心的堅強和生命的韌性,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道。
古人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卷雲舒。”退休後的人生後半場,不必為各人的名利得失糾結,不必為求而不得痛苦,放下過往,放手一切,心懷慈悲,用積極向善的心态過漫漫餘生,讓我們的生活,因情緒安穩,心态平和,心情愉悅,而快樂自在。
人生一世,世事無常,人走茶涼,得也好,失也罷,以一顆淡泊甯靜的心來面對,不憂不擾,不驚不懼,坦蕩自在地活自己,自然就會擁有霁月光風的美妙生活。自己的喜怒哀樂,隻有自己能夠深刻體會,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有的隻是短暫的同情和不經意的落井下石,學會取悅自己,用快樂和溫馨充盈生命。
餘生不長且珍貴,取悅自己,才是我們最好的修行。
接納平凡的自己和家人,保持快樂的心境,将餘生的每一天都過得舒心快樂,才是我們修行裡最該做的事;
拒絕内耗,學會放下,把控好情緒,調節好心态,用超凡脫俗的心境,過好餘生的時光才是我們修行裡最重要的因素;
看淡一切,善待自己,善待枕邊人,攜手共度餘生相伴的每一天,不枉此生的姻緣,才是我們今世最美的情緣修行。
作者:華貴禅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