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5則内容?11.21.[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②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③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④;由也兼人⑤,故退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語5則内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1.21.[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②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③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④;由也兼人⑤,故退之。”
[原文通釋]
子路問:“聽了就去實踐它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了就馬上實踐它呢!”冉有問:“聽了就去實踐它嗎?”孔子說:“聽了就要實踐它!”公西華說:“仲由問‘聽了就去實踐它嗎’,您回答說‘有父兄在’;冉求問‘聽了就去實踐它嗎’,您回答‘聽了就要實踐它’。我糊塗了,敢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做事畏縮不前,所以讓他前進;仲由勇猛得一個人頂兩個人,所以讓他退縮。”
[注釋]
①聞斯行諸:聽了就去做它嗎。斯,就。諸,之乎,它嗎。
②求:即冉有。
③赤:即公西華,名赤,字子華。
④故進之:所以讓他前進。進,使……前進,使動用法。下文的“退”也是使動用法,使……退縮。之,代詞,指冉有。
⑤兼人:一個人頂兩個人,即好勇過人。
[解讀與點評]
從孔子鼓勵冉有“聞斯行之”與《雍也》第12章批評冉求畫地為牢看,對冉求性格特點孔子抓得很準;從孔子對子路的“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回答和《公冶長》第14章“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的記載看,這子路真的是急性子,
本章是孔子因材施教和貫徹中庸思想于教育實踐的一個具體事例。針對不同個體的不同特點,他作出不同的回答,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就是因材施教。他在回答公西華的問題中,實際上他表達的就是中庸的态度。要弟子進退适中,不退縮,也不冒進。
不冒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