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數學樂趣在哪裡

學數學樂趣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0:48:59

學數學樂趣在哪裡?以文化人 追尋數學桃花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學數學樂趣在哪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數學樂趣在哪裡(追尋數學桃花源)1

學數學樂趣在哪裡

以文化人 追尋數學桃花源

——記景德鎮一中數學課題團隊廿年求索路

本報記者 陳俊绮 瓷都晚報記者 江梨

“如果要造船,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人任務和工作,而是要教他們去渴望那個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這是《小王子》的作者Antoine de Saint Exupery說過的一段話,也是景德鎮一中副校長陸前進和一中數學課題組江國華、張鐳、張文慶等老師的故事。

從“記住公式”“反複套用”“拿高分”,服務于學生考試升學,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文化意識,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從“打地基”,到“做地梁”,再到“砌牆添瓦”,曆經廿餘載,他們孜孜不懈地前行,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問題:“解題達人”和“刷題機器”

長期以來,選拔性考試(“應試”)體制下的中學數學教學,大多以考高分為目的。教師無奈化身為“解題達人”,學生異化為“刷題機器”,對于新知識、新概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 “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即便考上了重點高中或考上大學,也往往因為過于“程序化”的學習模式,導緻了在後續的學習或工作中出現後勁不足、迷失方向等問題,不利于長遠發展。

一中的數學老師們,對于這由來已久并難以改變的應試現象非常熟悉。他們讨厭“背公式”“刷題”“省略思考過程”的教學模式,因為這使數學成了一門“技術”,一直在摧毀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本着對數學的熱愛,對真正的數學教育的憧憬,他們在高考和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光鮮後面,看到了數學教學的另一面,自發組成課題組開啟了求索之路。

思考:數學,既是工具,更是文化

在人類文明中,數學一直是一種主要的文化力量,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但在我們這個教育普及的時代,這一力量卻被忽視了。中學數學教學脫離了數學豐富的文化基礎,被簡化成一系列的程序與技巧。

數學有兩種品格,一是工具品格,二是文化品格。隻有建立在文化品格基礎上的數學學習,才能對學生樹立正确的數學觀、拓展思維、提升認知水平和陶冶情操産生非凡的功效。

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加深對數學概念和數學活動本質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數學觀?如何在教學中傳承數學文化,向學生展現數學的内涵和魅力?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服務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需要?

陸老師和他的同行們在思考。

答案就隐藏在數學那厚重曆史的迷霧之中。

将數學文化融入平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踐行:廿餘載砥砺前行,三階段螺旋提升

景德鎮一中數學課題組的老師們,通過對教學現狀的反思,結合自身長期一線的教學體驗,不斷地實踐、總結、反思、改進,循環螺旋推進,他們以廿餘載的歲月為基,以心中的熱愛責任為石,鋪就了一條别樣的數學課改之路。

陸前進的課改本上是這樣記錄的——

立足課堂,起步階段(1999—2012)。1999年,通過對數學教學現狀的反思,開始認識到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将數學文化融入平常的教學中。教學研究活動基本上還停留在課餘與同事們之間的交流和零星的課堂教學中。

但即使是這樣的投石問路,數學課也因有了文化的滋潤而顯得“不同凡響”,它激起了學生心中的微瀾,讓學生對數學課有了别樣的期待。2009年,在高一的一節平常的數學課中,陸老師以“數學内部的和諧性”為依據進行推理解題,讓學生感歎不己。這節課被提煉成論文《這個概念很重要》發表在當年華中師範大學《數學通訊》第10期上。

圍繞課題,全面推進(2012—2017)。2012年,在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中心和江西省教育廳教研室的指導下,申報國家“十二五”規劃課題《數學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課題研究,開始集體從事數學文化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

課題組老師們結合中學課程的主要内容,通過課餘的大量閱讀,廣泛地收集素材,對重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數學發展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和剖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行透徹的闡述和引領。四年裡,他們完成了10個數學文化專題的講座。系列講座深受學生喜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别樣的窗,讓他們看到了不少美妙的數學風景。但這一階段因為素材積累欠豐富,教師素養欠豐厚,研究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借力東風,完善提升(2017—2022)。2017年,《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标準》明确提出“将數學文化貫穿于課程的始終”,這為課改活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2019年,教育部首都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江西省教育廳教研室三方合作在江西省開展中學數學課題研究活動,景德鎮一中課題組參加了此項活動。他們在總結前期課改得失的基礎上,開始了新一輪的課題研究實踐活動。

課題組以十七世紀以前的數學發展史(中學數學内容到十七世紀微積分為止)為主線,将數學發展的脈絡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他們把課題研究内容向數學理性精神、科學精神、數學哲學、數學美學、數學社會學等方面縱深擴展開來,向學生們闡述出數學不僅有數的世界、形的世界,更有廣闊的科學世界,同時還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

“我們的課題組在三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以中學數學課程的主要内容為線索的12個數學内容的專題講座。”陸前進在回顧這20餘年的探索之路,很欣慰。

改變:把數學中的“蝴蝶”帶入課堂

一中數學課題組對講座教案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完善,編寫成了學校數學文化特色校本教材。這一系列舉措讓數學文化的魅力得以充分彰顯,數學文化真正融入了教材、抵達了課堂,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對數學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

一切都在潛滋暗長中蓬勃生長,數學的春天來了。

子川同學在她的随筆中寫道:聽了陸老師的講座後,讓她想起了葉聖陶小說《一課》中的那個小男孩。課堂上,他聽不進老師的“照本宣科”,卻因窗外意外出現的蝴蝶,而收住了漫無目的的思緒,沉靜成一泓深潭,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陸老師和他的團隊正是那個把數學中的“蝴蝶”帶入課堂的人。

學生學習數學的格局被打開,學生不再隻願做“刷題機器”,老師不再隻滿足于做“解題高手”。數學教學正走在“立德樹人”的路上,它給予學生的是生命和精神的成長。

成果:盛開在荊棘之路的“薔薇花”

陸老師和他的課題團隊在學校學科競賽和高考取得優異成績的光鮮下,依舊不斷反思和創新,因為他們看到了數學教學的另一面。巴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寫道:一個作家寫作的驅動力不是熱愛,更不是名利,而是來自内心的一種使命感。他們——一群普通但不平凡的老師,聽從内心教書育人使命感的召喚,積極改革,勇于探索,深耕數學沃土20餘年。他們不僅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同時也在課題研究中得到鍛煉和成長,他們中的許多老師成為學校數學教學的中堅和課改實驗的尖兵。

2018年,由課題内容提煉出的教學成果《HPM視野下中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在第二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獎評選中獲江西省一等獎,而新的教學成果《數學文化的育人實踐與研究》,即将參加2022第三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獎的評選。

2017年,第一本專著《被遺忘的數學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公開發行;第二本專著《中學生的數學世界》也即将出版。

回望來時路,他們從星火微明的1999年走到提倡素質教育文化育人的今天,從内卷、自耗的現實中突破、求索、到建構數學文化的桃源,這其中的艱辛自知:一些家長的不理解,個别同行的不認同,學生接受能力的參差不齊,教師自身素養發展的瓶頸,節假日寒暑假無休的工作,精益求精心血付出的備課……

20餘年間,他們走上的其實是一條荊棘遍布的山路。好在山路雖曲折盤旋,但畢竟朝着高峰延伸。

未來:以文化燭照内心,向着桃源砥砺前行

星光不負趕路人,20餘年的探索,景德鎮一中數學課題團隊的育人實踐不僅豐富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範式,也總結出了一中特色的數學文化教學模式;不僅影響、改變了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解題輕概念”“重結果輕過程”“重功利輕育人”的教學生态,同時也為其他學科文化育人的教學探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題高手”其實已不能适應新時代的要求了,教師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完成“自我實現”。這是一中數學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心聲。

結束采訪前,陸前進分享了一段希臘數學家普羅克洛斯的話:“這就是數學,她賦予自己的發現以生命;她令思維活躍,精神升華,她燭照我們的内心,消除了我們與生俱有的蒙昧與無知。”願每一位熱愛教育的老師,能以文化燭照内心,賦予教育以新的高度,朝着滋養學生生命和精神成長的桃源砥砺前行。

來源: 景德鎮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