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屬青茶(烏龍茶)的一種,是半發酵茶類,也是武夷岩茶當中的佼佼者。我們都知道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茶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一片片小而滋味濃醇的茶葉在水中翻滾起伏,一個精緻小巧的品茗杯在人們的手中拿起放下,茶的一生也似人的一生。茶是茶文化的載體,它體現着人們對傳統美德的實踐和向往。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大紅袍就是一款承載着報恩精神的茶。今天葉掌櫃給大家講一下大紅袍的由來。
相傳在洪武十八年的時候,秀才丁顯進京趕考,途徑武夷山時忽然腹痛難忍,病倒在路旁。所幸被天心永樂禅寺的老方丈發現,把他救回寺中,并給他泡了一碗茶喝。秀才喝了茶,出了一身汗,病痛漸消,不久病就完全好了。丁顯病好了之後繼續趕往京城,參加科考。考試結果公布,丁顯喜中狀元,身着紅袍,又被招為東床驸馬。
丁顯跻身富貴,但不敢忘恩,前往天心永樂禅寺看望老方丈,報答當年相救之恩。兩人路過九龍窠時看見了3棵茶樹,老方丈說起當時丁顯犯鼓脹病時,正是喝了這三棵樹上采制的茶葉,才茶到病除的。丁狀元對如此小的茶葉有這麼大的功效感到驚奇,他臨回京時老方丈又送了他一些相同的茶葉。
丁顯回到京城,正遇上皇後腹痛難忍,皇上正一籌莫展。丁顯見皇後症狀與自己犯鼓脹病時相似, 趕忙泡了一碗自己帶回來的茶葉給皇後喝下,不一會兒皇後的病果然好了。皇上龍顔大悅,丁顯向他說明了茶葉的由來。皇上非常贊許丁顯知恩圖報的精神,又感念丁顯帶回的茶葉治好了皇後的病,決定加封九龍窠的3棵茶樹為狀元,命丁顯去給茶樹披上狀元紅袍。從此九龍窠的3棵茶樹就有了大紅袍的稱号,所産的茶葉稱為大紅袍茶,也稱狀元茶。
這個傳說也從側面印證了大紅袍有利消化的功效,大紅袍獨特的焙火工藝,使它養胃健脾的功效在所有茶類中出類拔萃。遍布爛石礫壤的茶樹生長環境使大紅袍礦物質含量豐富,可以更好的保護視力和提高人體免疫力。大紅袍中的咖啡堿、葉酸、泛酸、肌醇和芳香物質含量較多,可以對蛋白質和脂肪進行很好的分解,并加速排出體外,起到健身減脂的目的。此外大紅袍在消炎抗菌、敵煙醒酒、抑制動脈硬化等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功效。
大紅袍幹茶外形緊結壯實、色澤油潤。沖泡開湯後,湯色橙黃明亮或橙紅明亮。香氣呈天然的花果香或乳香。茶湯入口後,滋味豐富、層次變化明顯、兼具紅茶的順滑和綠茶的鮮爽。葉底鮮亮柔軟,葉緣紅而葉心綠,俗稱三紅七綠。
大紅袍的最為讓人稱道的就是它岩骨花香的神韻。因為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武夷山的岩石上和爛石礫壤之中,茶葉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茶湯入口給人一種霸氣的沖擊感,所以稱為岩骨。大紅袍葉片中含有的芳香物質更為豐富,再加上工藝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優點最為繁複,因此制出的茶葉帶有天然花果香氣,稱為花香。大紅袍獨具的岩骨花香使它馳名中外,确實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