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耳朵上有小孔有什麼獨特之處

耳朵上有小孔有什麼獨特之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2:39:18

很多人耳廓上一側或兩側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是什麼?有什麼用嗎?為了便于表述,我們先來看看耳廓各個部位的名稱。耳廓上的小孔最多的位于耳輪(前)腳上升肢前緣,與面部交界區。

耳朵上有小孔有什麼獨特之處(耳朵前面的小孔是什麼)1

少數位于三角窩處。

醫學上,這個小孔是一種被稱為耳前窦(preauricular sinus,PAS)的先天性畸形的外口。

耳前窦是耳廓形成過程中遺留的一個盲端窦道。

人類胚胎早期的形态有些類似于魚類,頭兩側有兩個腮裂。耳廓就是由來自于第一鰓弓尾緣和第二鰓弓頭緣的六個間質細胞增殖小丘融合而來。

目前普遍接受的假說認為,耳前窦是6個小丘融合不完全形成一個小的缺陷。

在我國,這種狀況通常稱耳前瘘管(preauricular fistula)。其實,這個名字并不符合一般的醫學術語命名規範。

為什麼這麼說?我麼先來看看耳前窦的形态。

耳前窦形态多樣,有的僅僅是位于皮膚上的小的凹痕,有的則有直到耳廓軟骨的窦道,窦道甚至可以有分叉。

無論形态如何,窦道内都是一個盲端,不會與外耳道、鼓室或其他體腔相通,就如同我們在山洞壁上挖一個小洞一樣。

窦道内壁覆蓋正常的皮膚,因而,大多數的耳前窦都不會向外排分泌物。這些耳前窦除局部可能會有點癢(窦内有少許耳垢類的物質刺激)外,可以終生沒有任何症狀。

按照醫學術語命名規範,這種隻有皮膚開口的盲端窦道隻能稱為窦,而不是瘘管。

醫學上,瘘管(fistula)是指體内兩個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身體外部之間的永久性異常通道。就如同我們在山洞壁上挖洞時,與另一個山洞挖通的通道,或與洞外相通的副洞口。

比如,臨床上常見的肛瘘,就是因為肛門周圍膿腫處理不及時,膿腫在直腸和肛門周圍皮膚各自破潰形成内外兩個開口,這就是典型的瘘管。

當然,有時候,瘘管一端的開口愈合,隻留下一個開口,卻還有分泌物排出,稱為盲瘘。

可見,通常的耳前窦是一個典型的窦道,而不是瘘管。

當然,耳前窦有時候會有類似于皮脂腺分泌物的物質排出。但是,這并不是真正的分泌物,而是窦内皮膚上皮細胞脫落形成的,類似于耳垢。

還有時,耳前窦會發生感染,會排出帶有惡臭味的類分泌物或膿液。

隻有在這兩種情況下,由于有“分泌物”排出,這時才可以勉強稱為耳前瘘管。

就是說,耳前瘘管這個術語隻适用于耳前窦有“分泌物”排出的狀況。在所有耳前窦中,這并不是常态。

比如,新加坡1萬多名征兵男性中發現的124例耳前窦中,僅有24%出現過排出物或者感染。

耳前窦常見嗎?

由于大多數耳前窦并沒有症狀,人群中确切的發生率并不是很容易确定。文獻上報道的發生率存在很大差異,而且存在一定的種族差異。

比如,美國報告發病率為0.1?0.9%,,英國0.9%,我國台灣2.5%,非洲部分地區則高達4?10%。我國報告的發生率在1?1.5%之間。

可見,耳前窦是一種很常見的狀況。如果沒有感染,嚴格來說都不能稱為疾病。

耳前窦遺傳嗎?

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肯定遺傳啦,自己一家幾代人就都有。

但是,這還真不一定。

耳前窦既可以遺傳性的,也可以是散發的。

一多半的耳前窦是單側性的,雙側性的占25?50%。通常,雙側的更容易是遺傳性的。

遺傳性耳前窦表現為一種不完全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就是說攜帶基因并不一定就可以表達,外顯率約85%。

另外,耳前窦還是多種綜合征的組成部分,這些綜合征常常是遺傳性的。

怎麼處理?

耳前窦的處理與臨床表現直接相關。

如上所述,多數耳前窦可以終生沒有任何症狀。這時,不用管它,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偶爾會有皮脂腺樣的排出物。而且,這種排出物常常會反反複複。

俗話說,滿則溢。這些東西在裡面集聚多了,在自然壓力下會排出。對于沒有感染的排出物,也不要管它。

人們自己,或者家長,往往有一種強迫性,對耳前窦經常會強迫性觸摸,有排出物時更是情不自禁的想要擠幹淨而後快。

豈不知,正是這些“自作多情”往往會招來禍患——細菌感染。

感染後的耳前窦局部會發紅、腫脹、疼痛。嚴重的還會形成膿腫。

對于感染的耳前窦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形成膿腫的還需要手術切開引流,排出膿液。

對于反複感染的耳前窦,最好在感染控制後選擇某個時間手術把窦道完整切除掉,一勞永逸的消除感染的後患。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手術切除隻适于反複感染者。

耳前窦會合并其他異常?需要進行篩檢嗎?

一個不好的消息是,雖然絕大多數耳前窦獨立存在。但是,某些研究發現,耳前窦可能與其他一些先天性異常合并存在。

比如,一項超過32000例活産嬰兒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有耳前窦的人存在聽力異常和腎髒異常的風險稍有增加。即使是排除了上文提到的綜合征外,這種風險增加仍然存在。

這些異常中的部分可以通過腦幹誘發電位聽力測定和腎髒超聲檢測出。

但是,有耳前窦的人是不是都應該進行這兩項篩查?學界存在很大争議。

畢竟,耳前窦在人中很常見,合并聽力或腎髒異常的卻極少見。

耳前窦,富貴相?聰明孔?

在民間,耳前窦被稱為耳倉。

為什麼稱耳倉?大概是因為部分耳前窦會有皮脂腺樣物質排出。由于外孔很小,這些白色的物質被擠出時形成米粒形狀,這樣這個“山洞”極像一個米倉。自帶“米倉”,這當然是一種“福相”了。

但是,民間又有“前倉藏糧、後倉藏糠”的說法。

既然是耳前窦,咋又分出了前倉後倉?

這大概是把耳前窦和腮裂窦(囊腫、瘘)混在一起說了。

腮裂發育成多個組織器官。發育不良除可以形成耳前窦,還會形成原發性或繼發性腮裂窦。

腮裂窦(瘘)位于耳廓後下方或頸部,其排出物常為土黃色,頗有“米糠”的樣子。因而,才有“後倉藏糠”之說吧。至于,“聰明孔”之類的說法,不過是不知其然,然後胡說強過木說的自我安慰或者美好願望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