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3:35:53

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正是人生不得志時。身居長安,卻得不到重用,詩仙此時正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年,一向灑脫的李白寫下了不少傷感的詩篇,比如《月下獨酌四首》。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1

這4首五言古詩是李白的經典之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第一首。它直接影響了唐代不少文人的詩風,後來蘇轼的多篇詞作中也有它的影子,可謂舉足輕重。讓我們來讀一讀: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

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2

詩寫得得有水平。首先,從意境上來看,明月、花、酒與心中的愁苦完美融合,一幅月下飲酒圖躍然紙上。其次,全詩明明句句寫愁,卻無一個愁字,令人回味無窮。後世對這首詩也是推崇備至,清代大學者沈德潛稱其“脫口而出,純乎天籁”。

一首好詩自然少不了千古名句,這首詩中最受後世喜歡的名句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舉起酒杯邀明月的同飲,這樣的飄逸和灑脫一般文人确實寫不出來。但是對于這10個字,文壇一直有兩種解釋。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3

小美還記得在一期節目中,主持人謝娜曾趣解過這句詩。當時何炅問謝娜,“對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誰?謝娜随口就說了一句:“你,我,他”。看起來這個解釋很不着調,但事後卻有不少人誇謝娜機智有文化。謝娜的這種解釋真的合理嗎?這樣的解釋真的能體現她有文化嗎?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4

我們先來看看多年來,文壇對此句的兩種理解方式:

第一種說法,很正統的解釋。三人分别是明月、李白、月光下自己的影子。這種寫法是接受度最高的,本來前一句就是“舉杯邀明月”,那後一句自然就是把明月也算在内的。這種理解方式,解出了李白的孤寂,也解出了此詩的美感。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這三人分别是:月光下自己的影子,酒中人影,李白。之所以會有人這樣認為,是因為他們認為“舉杯邀明月”後,加了一個“對影”二字,把“對影”理解成一對影子,那就是月下李白自己的影子和酒杯中自己的影子。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5

從詩的意境上來看,很明顯很一種解釋更靠譜。因為把明月換成酒中人影後,确實少了一絲美感。而且把“對影”當一對解釋,與前一句“舉杯”的動作在工整度上并不匹配。多年後,蘇轼在《念奴嬌.中秋》裡也曾寫道:“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同樣是對影成三人,一樣是月、我、影。不過這兩種解釋,也是見仁見智的,第二種解釋雖少了些詩意,但硬要這樣理解,問題也不大,畢竟人家也算是有理有據。

李白對仕與隐是如何選擇的(李白名句對影成三人)6

了解了這兩種解析,我們再來看謝娜當初說的“你,我,他”,是不是真的合理?不管以前兩種理解方式哪種是對的,三人中必然有一個“我”,也就是李白自己。而另外二位,相對于“我”确實可稱為“你”和“他”。謝娜有可能是不知道“對影成三人”的意思,便靈機一動想出了這種說法;也有可能是知道的,但在節目中故意開玩笑。不管出于什麼理由,這種解法都是極有情商的,因為雖然它看上去不着調,但你卻不能說她解錯了。所以總體來說,謝娜因這個解釋被誇也說得過去。

雖然謝娜這種理解方式不能算是錯,不過小美還是覺得,畢竟是電視節目中,還是有必要認真地跟觀衆們說清楚“對影成三人”真正的意思有哪些種解法。對于文壇的兩種解釋,大家認為哪一種更靠譜?歡迎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