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5:26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别。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傻傻分不清的成語)1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以成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成語,而用錯了成語,下面我們就來淺析幾個生活中易錯的成語。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傻傻分不清的成語)2


  1. 間不容發 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而不是用來形容“距離小”。

  2. 對簿公堂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不能誤理解成“雙方打官司”。

  3. 拍手稱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歡快的場面。

  4. 不足為訓 意思是不足:不值得;訓:教導,規範。不能理解成:不值得作為教訓

  5. 目無全牛,意思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隻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已經到達非常純熟的地步。不能理解為:沒有全局觀念,看不到整體。

  6. 不贊一詞 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除了前面的成語,有一個成語原本的褒義詞,卻被人們活生生用成了貶義詞--------------衣冠禽獸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傻傻分不清的成語)3

衣冠禽獸一詞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很多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比如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出自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成語本為褒義詞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傻傻分不清的成語)4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鄉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鹇,六品繡鹭鸶,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鹂,九品繡 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死谏,武死戰"的從政理念被貪官佞臣徹底颠覆。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将怕死。

文官武将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于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其貶義之稱,最早見于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清代以後,“衣冠禽獸”一語遂用做貶義,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比喻其道德敗壞。

成語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别很明顯(傻傻分不清的成語)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