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與貴族保健問題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國古代貴族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别重視養生,想長生不老,永遠享受人間歡樂。
他們通行養生手段就一個字——補!
(中國古代貴族)
在早期,如今普通之家孩子都會喝的牛奶,都是補品,乳與血一樣,在古人眼裡都是有神性、有特質的東西。到了宋元時,牛奶才成為當時中原小康之家的常用飲料。
宋元時,真正的有錢人、貴族中間盛行的保健飲品不再是牛奶,而是鹿血。喝鹿血成為那個時代講究養生人士的習慣,這種至今尚存的保健風俗,就是從宋朝興起的。
(鹿茸)
宋人蘇頌的《本草圖經·獸禽部》(卷十三)中,記錄了時人的喝鹿血現象:“近世有服鹿血酒,雲得于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數日饑渴,将委頓,惟獲一生鹿,刺血數升飲之,饑渴頓除,及歸,遂覺血氣充盛異常。人有效其服餌,刺鹿頭角間血,酒和飲之,更佳。”
為了滿足喝鹿血的需要,有錢人家幹脆養鹿。
(鹿場)
宋人周煇《清波雜志》中,記載了不少宋朝名人轶事。卷三“乳羊”條中,便提到了當時有錢人家為保健而養鹿的事情:“士大夫求恣嗜欲,有養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飲。”
有的人家能養上成百上千頭鹿,由此可見時人對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之深。
(家養鹿)
在明朝對鹿血迷信稍有降溫之後,到清朝時,宋人筆記下的喝鹿血現象,又風行了起來。因為,清朝皇家特迷信之,皇帝喜歡喝鹿血、食鹿肉。
有這麼一個故事可知清朝皇家常吃鹿肉。
《清稗類鈔·飲食類 》“高宗謂蔬食可口”條記載,乾隆下江南,曾到常州的天甯寺吃午飯,寺廟沒有葷菜,和尚吃素,上的自然都是素菜。
(乾隆畫像)
主持擔心皇帝吃不好,誰知乾隆吃的很開心,他對大和尚說了這樣一句話:“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
乾隆認為素菜比鹿肉、熊掌還好吃,從這句話中可知乾隆是常吃鹿肉的。而乾隆所言不過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的膩歪話。
(出家人吃素)
清人對鹿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似比宋人更在意。認為鹿渾身是寶,乃“大補”之物,尤其對鹿血情有獨鐘,清朝的皇帝生前幾乎全都喜歡喝鹿血,當時皇家都專用鹿苑。
慈禧的老公鹹豐皇帝,生前就通過喝鹿血來保健。《清稗類鈔·飲食類二 》“文宗飲鹿血”條,談的就是鹹豐喝鹿血的逸聞——
(鹹豐皇帝,清文宗)
“文宗禦宇時,體多疾,面常黃,時問醫者以療疾法,醫謂鹿血可飲。于是養鹿百數十,日命取血以進。”
“文宗”是鹹豐皇帝死後的廟号,當了11年皇帝,于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莊,年僅31歲。
他是怎麼死的?與喝鹿血有關。
(鹹豐,劇照)
當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燒了圓明園,鹹豐吓跑了,來到了熱河行宮,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雖然政局危機重重,但鹹豐還是縱情聲色,結果身子不行了,“咯疾大作,令取鹿血以供”。
結果鹿血還沒有取來,人就咽氣了。
為什麼皇帝喜歡喝鹿血?其實有一隐秘的原因,就是中醫所謂“壯陽”需要。據說喝了鹿血後全身發熱,清朝皇帝将之當成了壯陽藥來喝的。
(進食圖 壁畫)
實際上,清朝滿人是從東北走出來的,對鹿這類動物血有天生的情結,清朝皇家迷信鹿血并不意外。但因為皇帝喜歡這種東西,民間對鹿制品的迷信便多了一層色彩,至今民間都認為“鹿血大補”。
在當年,京城高級宴會上少不了“鹿制品”,鹿鞭、鹿尾這些都是上等菜肴。
(清人飯局,蠟像)
大戶人家,也對鹿血鹿肉深信不疑。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便有這方面的記述。如小說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雲和賈寶玉興緻來了,便曾商議要吃生鹿肉。
(賈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