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位于西亞,屬于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衆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開采業。
截至2016年底,伊朗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584億桶,占全球石油資源的十分之一,居世界第四位。石油日産量460萬桶,同樣居世界第四位。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生産能力和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石油給伊朗帶來的收入超千億。然而,同樣是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周邊的沙特、卡塔爾等國家富得流油,人均收入很高。但伊朗國内的百姓卻窮困潦倒,這是為何?
事實上,伊朗曾經也輝煌過。在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前,伊朗軍事強大,國民收入高,财政收入也高。尤其是“白色革命”後,伊朗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期間,GDP的年均增速達到10%。十年來,人均收入翻了十倍。伊朗的領導人還從美國購買了大量的軍事武器,讓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實力沒有國家能比,成了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後的世界第五大軍事強國。伊朗的外彙儲備,高達4000億美元當時在中東地區,伊朗可以說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但是,霍梅尼發動革命後,一切都變了。先是和美國斷交,後不停地對外輸出革命,出錢出武器支持什葉派聖城納傑夫的教徒起義,教唆他們推翻薩達姆政權,導緻兩伊戰争的爆發。戰争可以成就一個國家,例如美國,也可以毀掉一個國家,伊朗就是最好的例子。兩伊戰争持續了整整八年,伊朗不僅打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幾百億美元的外債。
随後,霍梅尼為了改變現狀,實現從統一伊斯蘭到統治整個中東地區,最後擊敗西方國家的目标,大力支持其他國家的武裝,花了不少錢。以叙利亞的内戰為例,霍梅尼出兵十萬,甚至不惜援助阿薩德政權數百億美元和大量軍事武器。當時,對海外的軍事援助占了伊朗國防開支的一半,加上國内的軍事費用,讓本就不再富裕的伊朗雪上加霜。
由于霍梅尼對美國的态度并不友好,故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禁運伊朗的石油,讓伊朗的收入急劇減少,國民生活艱難。另外,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權力掌握在教士階層手中。他們利用職務之變,肆無忌憚地占用國家财富,然後把錢财存到美國的銀行中。一來二去,伊朗的财富大量外流。所以,伊朗不富裕是有原因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