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4:07:53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衆号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 Mirror

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1

圖源:Wikipedia

早在18世紀,人們就開始注意到很多男性的食指比無名指短。這一發現在後來的多項調查統計中得到了證實。

在女性中,雖然也是食指短的占多數,但長度差異沒有男性大。也就是說,多數人的食指與無名指長度比(2D:4D值)小于1,但男性整體小于女性。

那麼,這種性别差異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通過小鼠實驗發現,2D:4D值與胎兒期雄激素(睾酮)和雌激素的暴露水平有關。

如果降低雄激素受體的敏感度,削弱雄激素的作用,小鼠出生後2D:4D值會偏大,即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差縮小,甚至超過無名指。而削弱雌激素的作用,2D:4D值則會偏小,即食指比無名指短得更多。

在龍鳳胎中,由于女孩受男孩雄激素的影響,2D:4D值也會偏小。

還有科學家認為,2D:4D值原本就會随手指整體增長而縮小,男性手指通常更長,因此2D:4D值減得更多。

雖然胎兒時期的性激素水平會影響2D:4D值,但二者并沒有明确的因果關系,而且它與出生後的性激素水平無關,所以無論你的2D:4D值是大是小,目前都不能說明什麼。

煮肉時産生的浮沫是什麼?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2

圖源:Pixabay

烹饪肉類時,水面上總會浮起褐色或白色的泡沫,而且越煮越多。這時,有經驗的廚師會讓你将它們撇掉,以免影響食物風味。

可是為什麼洗幹淨的肉會出現浮沫?它們真的是髒東西嗎?

有食品研究所專門分析了豬、牛肉湯浮沫的成分,它們其實就是肉本身的蛋白質和脂肪。

浮沫蛋白質成分包括血液的血紅蛋白,以及肌肉中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和肌漿蛋白。這些蛋白質在高溫下變性形成了浮沫。

研究者将浮沫凍幹後,測得其中脂肪酸總含量約為9%。在豬肉浮沫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各占一半。

綜上,浮沫的主要成分是營養物質,如果你擔心其中混有雜質或者覺得它影響食物的味道,大可以去掉。

為什麼有的東西曬久了會褪色?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3

圖源:Pixabay

曬衣服時,麻麻可能提醒過你把衣服翻個面曬,防止衣服正面褪色。為什麼陽光會加快物品褪色?

我們身邊大多數物品的顔色都是由色素賦予的。決定色素分子顔色的關鍵結構叫做發色團(或生色團)。這部分結構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可見光,剩下被反射出來的可見光就呈現為我們看到的顔色。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4

β-胡蘿蔔素分子的發色團 | 圖源:Wikipedia

然而,長時間暴露在太陽底下,紫外線和熱量都會破壞這些結構,打斷它們的化學鍵,使其失去原來的色彩。

所以對光線反射越強的物品越不容易褪色;不依賴色素,而靠自身有序結構呈色(結構色)的物品也不易褪色。

水邊的樹為什麼會倒向水面生長?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5

圖源:Pixabay

河道旁的垂柳、海灘邊的椰子樹似乎總向着水面傾斜。我們知道植物有向光性,難道還有向水性?

确實有,但隻有根部傾向明顯。正常情況下,植物的根會受重力作用向下生長(向地性),但是當土壤中的水分分布不均時,根就會向含水量高的一側生長。

這些向性是植物受激素調控對外界環境做出的反應。例如植物向光性的經典解釋是,單側光照射使生長素在莖的向光側和背光側分布不均,背光側生長素更多,生長更快,莖就表現為向光彎曲。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6

生長素調節向光性 | 圖源:Wikipedia

生長素也參與了根向水性的調節,另外還有脫落酸、細胞分裂素的參與,但它們對不同物種的作用方式有較大差異,具體調控機制仍有待研究。

既然向水性是根的特點,樹幹為什麼會倒向水面?

一種推測認為,這其實也是植物向光性的表現,因為靠水一側往往更開闊,光線更充足,所以樹木會向那側生長,一些茂密森林邊緣的樹也有向外側傾斜生長的趨勢。

還有一種可能是,靠水一側的土壤長期受水流侵蝕,樹木容易倒向該側。

畢竟樹想長直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被生活壓彎腰。

為什麼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是一樣的(男性的無名指為什麼大多比食指長)7

不過瘾?關注“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