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格助詞「を」來提示賓格補語的直接被動句
提到日語的被動句,首先浮現在各位同學腦海的大概就是經典“老三樣”:直接被動句、間接被動句、持有者被動句(持ち主の受け身文)。
其中,持有者被動句一般是這樣的結構:
受害者ハ 加害者ニ 受害者的一部分ヲ ~(ラ)レル
比如:
私は泥棒に財布を盜まれた。
我被小偷偷了錢包。
太郎は次郎に頭を毆られた。
太郎被次郎打了腦袋。
但是,米爾老師發現,會有很多同學以為,凡是被動句裡出現ヲ格項的,那麼一定是持有者被動句。
然而,現實中卻會遇到這樣情況:明明是個出現ヲ格項的的被動句,卻并不能讀出來“受害”或者說“持有者的一部分受到負面影響”。
比如:
意見を求められたので、思うままを正直に答えた。
因為人家征求我意見,我就如實地說出來自己的想法了。
這種被動句,其實也是直接被動句。事實上,直接被動句裡出現了ヲ格項,也非常正常。那為什麼很多同學對此覺得好陌生、好複雜呢?我們不妨來梳理一下。
為了方便講解,我們姑且認為被動句都是從一個“原本主動句”變化而來的。
1.直接被動句(直接受身文)
直接被動句描寫的事态,和原本主動句基本一緻,隻不過是視點有所變化而已。
原本主動句中作為主語的ガ格項,在對應的直接被動句中,變成了補語,變成了其他格項。(ガ格項有可能被系助詞ハ主題化,但主題化後從格關系上來看仍為ガ格項,下同)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原本主動句中有多少個項,對應的被動句,依然有多少個項。并不會平白無故多出一個項。當然,有時會遇到“省略”的現象,但把被省略掉的項補全後,項的數量依然一緻。
直接被動句中,我們見得多的往往是這樣的情況:
(1)原本主動句中的ヲ格項補語,在直接被動句中變成ガ格項主語。
(1a)兩個項的句子:
太郎が次郎をたたいた。
太郎打了次郎。
次郎が太郎にたたかれた。
次郎被太郎打了。
(1b)三個項的句子:
太郎は次郎に花子を紹介した。
太郎把花子介紹給了次郎。
花子は太郎に次郎に紹介された。
花子被太郎介紹給了次郎。
當然,因為ニ既可表起點又可表着落點,為了避免多個ニ造成混淆,這裡表示起點可以改用カラ,即:
花子は太郎から次郎に紹介された。
花子被太郎介紹給了次郎。
總結:在(1b)中
主動句ガ格項主語 變成 被動句ニ格項補語
主動句ニ格項補語 仍是 被動句ニ格項補語
主動句ヲ格項補語 變成 被動句ガ格項主語
當然,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2)原本主動句中的ニ格項補語,在直接被動句中變成ガ格項主語。
(2a)兩個項的句子:
見知らぬ人が妹に話しかけた。
陌生人跟妹妹搭讪。
妹は見知らぬ人に話しかけられた。
妹妹被陌生人搭讪。
(2b)三個項的句子:
太郎は次郎に英語を教えた。
太郎教次郎英語。
次郎は太郎に英語を教えられた。
次郎被太郎教英語。
那麼很多同學納悶的,出現ヲ格項的的被動句,屬于哪種情況呢?
沒錯,正是屬于上面那個(2b)的情況。
總結:在(2b)中
主動句ガ格項主語 變成 被動句ニ格項補語
主動句ニ格項補語 變成 被動句ガ格項主語
主動句ヲ格項補語 仍是 被動句ヲ格項補語
2.間接被動句(間接受身文)
原本主動句中本來沒那個項、或者因為句法限制無法有那個項,但是說話人主觀上認為那個項與該事态有關系,那個項受到了該事态的負面影響,并在被動句中變成主語。這樣的句子叫做間接被動句。
所以,間接被動句描寫的事态,和原本主動句是不一樣的。
比如:
(3)
雨が降った。
下雨了。
*雨が私に降った。
私は雨に降られた。
我被雨淋濕/澆透/……了。
原本主動句裡是無法插入「私に」這個項的,所以「雨が私に降った。」是病句(打了*符号,表示這是不合語法的句子)。但說話人主觀上認為「私」受到了「雨が降った」的負面影響,所以在間接被動句中,增加了「私は」這一項,和「雨が降った」這個事态聯系起來。
也就是說,間接被動句會比原本主動句多出一個項。
3.持有者被動句(持ち主の受け身文)
原本主動句中,“受害者的一部分”是ヲ格項補語。而在被動句中,這個“受害者的一部分”仍然還是ヲ格項補語。
原本主動句中,“加害者”是ガ格項主語。而在被動句中,這個“加害者”變成了ニ格項補語。
原本主動句中,“受害者”并不是一個處于連用格的項,一般隻處于連體格,即作為ノ格項存在(連用格指的是修飾用言的格,比如ガ格、ヲ格、ニ格、デ格等等。連體格指的是修飾體言的格,比如ノ格)。而在被動句中,這個“受害者”變成了主語這個連用格的項。
像這樣的被動句,叫做持有者被動句。
持有者被動句描寫的事态,和原本主動句也基本一緻。
比如:
泥棒が私の財布を盜んだ。
小偷偷了我的錢包。
私は泥棒に財布を盜まれた。
我被小偷偷了錢包。
那麼,「泥棒が私の財布を盜んだ」可以變成直接被動句「私の財布は泥棒に盜まれた」麼?隻看句子結構是沒問題的。但是,直接被動句無法體現“受害”這層含義,所以在習慣上日本人并不太把這樣的場景用直接被動句表述。考試中,遇到這種場景,也盡量不要寫成直接被動句,而是要寫成持有者被動句。
另外,從意義上看,持有者被動句描寫的事态,和原本主動句基本一緻,這一點和直接被動句相似。而從結構上來看,持有者被動句處于連用格的項,比原本主動句多了一個,這一點與間接被動句相似。也就是說,持有者被動句兼有直接被動句和間接被動句的特征,因此又叫做中間被動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