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五陶淵明賞析?賞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隻要内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于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但當他看到“真風告逝,大為斯興”,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僞詐污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于是便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隐居田園,躬耕自資“結廬在人境”四句,就是寫他精神上在擺脫了世俗環境的幹擾之後所産生的感受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系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遠,因此前人激賞其“詞彩精拔”,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飲酒其五陶淵明賞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賞析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隻要内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于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但當他看到“真風告逝,大為斯興”,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僞詐污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于是便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隐居田園,躬耕自資。“結廬在人境”四句,就是寫他精神上在擺脫了世俗環境的幹擾之後所産生的感受。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系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遠,因此前人激賞其“詞彩精拔”。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4]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麼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隻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間擡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悠然見南山”,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四句叙寫詩人歸隐之後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态。東籬邊随便采菊,偶然間擡頭見到南山。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缭繞,飛鳥結伴而還。詩人從南山美景中聯想到自己的歸隐,從中悟出了返樸歸真的哲理。飛鳥朝去夕回,山林乃其歸宿;自己屢次離家出仕,最後還得回歸田園,田園也為己之歸宿。詩人在《歸去來兮辭》中曾這樣寫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以雲、鳥自喻,雲之無心出岫,恰似自己無意于仕而仕;鳥之倦飛知還,正像本人厭惡官場而隐。本詩中“飛鳥相與還”兩句,與《歸去來兮辭》中“鳥倦飛而知還”兩句,其寓意實為同一。
“采菊東籬下”四句,古人對此評價甚高。張戒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閑至靜之中,則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麼,張戒所說的“味”是什麼呢?為何說“此味不可及”呢?我們知道,陶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樸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兩字以概其詩風。但陶詩之平淡乃從“組麗”中來,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這種貌似平淡實則醇美的特色,實為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張戒所說的“味”,當是陶詩醇美的韻味。此種韻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衆多。我們撇開文學修養、藝術才能等條件,可以說這種韻味隻有像陶淵明那種不願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揚波的詩人才能寫出,也即隻有寄心于遠、心境“至閑至靜”者才能寫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裡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閑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隻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叙說。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這兩句說的是這裡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别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裡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此詩主要描摹詩人棄官歸隐田園後的悠然自得心态,體現出陶淵明決心摒棄渾濁的世俗功名後回歸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體驗。此詩以“心遠”綱領全篇,并分三層揭示“心遠”的内涵。首四句寫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脫世俗的虛靜忘世态。中四句寫靜觀周圍景物而沉浸自然韻緻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後兩句又深進一層,寫“心”在物我渾化中體驗到了難以言傳的生命真谛此詩意境從虛靜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層層推進,是陶淵明歸隐後适意自然人生哲學和返璞歸真詩歌風格最深邃、最充分的體現。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首詩就是陶淵明“以物觀物”所創造的“無我之境”的代表作。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