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在《說文》中的釋義為“鳥父也”,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小鳥之父”,從隹(zhuī)厷聲。
雄——說文解字
雄字最初見于戰國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左邊應該是和鳥有關,右邊是“厷”,用于表音。
雄——戰國文字
厷有兩個讀音,一為hóng,通“宏”,一為gōng。甲骨文是在“手”的彎曲的部分加了一個“圈”,這裡和“右”下側的“口”明顯不同,是“肱”的本字。熱衷于健身的朋友對這個字肯定不陌生,因為要訓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但學者們卻糾結于這個字到底是“大臂”還是“小臂”。《說文》中解釋為“臂上也”,意思是大臂,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畫“圈”的地方明顯是在肘彎前部,所以是小臂。
厷——甲骨文及說文小篆
“厷”在古代就是“雄”的意思,不過後來又專門造字,在“雄”中表聲。
既然“雄”和鳥有關,那麼肯定就有表意部分,為“隹”。這個字前面我們聊過,意思是“短尾鳥的總稱”,從甲骨文明顯可以看出畫的就是一隻鳥,所以雀、雁、隼等字都有這個部件,當然我們今天很少單獨用這個字。
隹——甲骨文
關于金文寫法,選取了西周時期比較有特色的兩種,第一種看上去鳥的形象比較豐滿,翅膀、羽毛、尾巴等清晰可見,仿佛正站在枝頭遠眺:
隹——金文
第二種則出現了“一豎”和“四橫”的寫法,後期基本按此演變,形成了小篆。
隹——金文
隹——說文小篆
既然和“鳥”有關,那自然會想到“鳥”字。“鳥”在甲骨文中的畫法有很多種,我也勉強畫了一個。其實我覺得名詞是最好學的,畫出來什麼就是什麼,而且古人對動物的特征把握地相當準确,幾筆就能勾勒出生動的形象,比如前面說過的“鹿”。
鳥——甲骨文
“隹”和“鳥”最初是一個字,後來分化,在“鳥”字的諸多寫法中,有的和“隹”無關,有的則從鳥從隹。
“鳥”的金文也有多種寫法,但一看到這一款我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真的是好看,高昂的頭,整齊的羽毛,看上去就精神抖擻。
鳥——金文
篆文的“鳥”字還是能看出有頭部、羽毛的形狀。
鳥——說文小篆
那麼“隹”和“鳥”又有什麼區别呢?查了下資料,無非也就是有區别和沒區别兩種結論。
有區别的觀點認為:
一是,“隹”表示短尾鳥,“鳥”表示長尾鳥,但是孔雀又作何解釋呢?所以大家認為這一論點站不住腳,因為其實看不出來尾巴的長短;
二是,“鳥”字旁表示大羽類,“隹”字旁表示“短羽類”,并且給“鳥”下了一個生物學方面的定義,但是我覺得沒有專業知識的話,大部分人可能還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大羽類”;
第三種觀點我個人認為比較容易接受,二者區别為是不是擅長飛。“隹”也是一種鳥類,從字形來看像鳥俯視的樣子,是一種擅長飛并且還要捕食的鳥,比如鷹、隼等。
而認為沒有區别的觀點則認為這兩個字就是一個字。我個人并不認同這一說法。首先,前文已經說過,本來二者為同一個字,後來分化;其次,古人遣詞造句非常講究,而且造字/詞有“經濟性”原則,即一個字/詞就要表示一種意思,如果意思完全一緻,就不會再使用了,或借為他用,所以我個人認為古人還是意識到二者的區别,想要分别表達不同的含義。但究竟為何,前述各種觀點都有大量的論據佐證,在此不再展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也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