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摘了好多榆錢做了一次榆錢饅頭還剩了點,今天用它做了貼餅子,真的好香,絕對吃出了小時候大柴鍋做的貼餅子的味道,幹香幹香的,玉米面的香味特别濃,就着小鹹菜吃着那叫一個香,現在很多老人就好這一口,見着貼餅子比見到大魚大肉香多了。
小時候我媽做柴鍋貼餅子時,我就是那個拿個闆凳坐在竈前管燒火的,其實那時候并不喜歡這個差事,齁老熱的還得盯着柴火别燒到外面來,不時往竈眼裡塞進去些,但是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真的好溫馨,還能想到那個燒柴火的特殊香味,久久不忘。
現在不可能有大柴鍋了,今天我用平底鍋做的,記住别放油,把餅子放進去起了焦殼以後加入适量開水,貼餅子等于半蒸半煎,熟了以後底部的焦殼也很香,有點柴鍋貼餅子的那味道,當然了肯定不如那個香,但是也不錯了。
榆錢貼餅子一定要放點鹽,不然吃着白白的就不香,這個貼餅子可不是啥時候都能吃到的,每年隻有春天才能摘到榆錢,如果你也能摘到就趕緊做這榆錢貼餅子試試吧!肯定愛吃!而且常吃點粗糧,也能清腸刮油促進一下消化,給咱這老吃精細東西的胃放放假。
所需食材:中粗玉米面300克,細玉米面100克,榆錢120克,清水250克,雞蛋1克,鹽4克,酵母4克,小蘇打1.5克。
1準備好所有食材,我用了中粗玉米面和細玉米面的結合,口感比都用中粗稍微好點,如果你還是擔心口感不好,可以把細玉米面換成白面口感會更好些,我是為了要小時候吃的那個口感所以都用的玉米面。
2先把榆錢用大眼的篩子篩去大部分的黑點,然後清洗幾遍控幹水分備用。
3大碗中稱好300克中粗玉米面。
4再稱100克細玉米面放進去,這裡也可以用100克白面代替。
5再加入4克酵母用筷子拌勻。
6磕入一個雞蛋,盡量用土雞蛋顔色更好看些。
7再把控幹水分的榆錢放進去。
8加入4克鹽,愛吃鹹的可以再多放點鹽,其實我愛吃再鹹點,又怕吃鹽多了對血壓不好,所以不敢多放,用筷子先把所有材料拌勻。
9再慢慢分次加入240克清水,因為每家的玉米面吸水率不同,所以别一下子都到進去,一邊攪拌看看狀态再加下一次,不過這個稠點稀點都可以問題不太大,和好以後把表面按平些蓋塊濕布發酵一個半小時。
10發酵到玉米面團明顯膨脹了再加入1.5克小蘇打把面揉勻,因為玉米面發酵不是很明顯,所以不能像白面團那樣看着鼓起來很多,但是手按一下也能感覺到面團蓬松了,這一步加入小蘇打是為了成品吃着更蓬松暄騰,加完以後醒15分鐘就可以整形了。
11抓一塊玉米面團放手心裡兩手左右交替一邊按一邊整理成圖上的造型,就是個棗核型,兩頭尖中間圓。(手上蘸點涼水就可以防粘)
12最後做好就這造型,怎麼樣看着挺像小時候的貼餅子吧?
13平底鍋燒熱,把做好的貼餅子擺放進去,每個之間稍微拉開點距離,蓋蓋子小火加熱。(這一步千萬不放油,不放油,不放油,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4等貼餅子底部有硬殼了看着有點焦黃了就可以加水了。
15順鍋邊加入開水,水量以沒過貼餅子2厘米就可以了,蓋上蓋子小火繼續焖。
16待水分揮發幹了貼餅子也熟了,取出來趁熱吃,底部的焦殼特别香。
小提示:加水時不要澆到餅上,要順鍋邊澆,避免把餅澆散了,因為玉米面粘合性不強,你做的餅如果太厚太大就要多放些水,一定别放油,吃着幹香幹香的,玉米面的香味也特别濃,真的有小時候吃的柴鍋貼餅子的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