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洋生态和資源保護

海洋生态和資源保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1:58:05

1 月 18 日上午 8 點,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工作人員楊偉思和他的同伴王業磷整理好裝備,率領另外兩名工作人員從寶安漁政碼頭踏上一艘快艇,迎着朝陽向着内伶仃島方向駛去。他們此行的目的是開展深圳西部海域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調查,摸清深圳海洋資源"家底"。

海洋生态和資源保護(獨家摸清海洋資源)1

▲工作人員在内伶仃島采樣。

清晨的大海在陽光的映襯下波光粼粼,遠方的珠江口天際線在薄霧中依稀可見,幾隻海鷗不時掠過海面,如同展開了一幅自然畫卷。約 30 分鐘後,快艇緩緩停靠在内伶仃島西側的一處無人近岸海灘。楊偉思和王業磷迅速拿出工具,在沙灘和礁石間尋找目标"開工"。

"這裡有一排很明顯的螃蟹腳印,消失的地方底下應該就是它的洞穴。"很快,楊偉思發現沙灘上一條長約 10 餘米的動物足迹,随即拎起手中的鐵鍬,朝着洞穴處鏟了下去,眨眼功夫約 1 米深的沙坑内部"赤裸裸"展現在衆人眼前。"剛才還看到一眼,可惜讓它溜掉了,鑽到别的地方去了。"楊偉思拍了拍手上的沙子,帶着遺憾放棄了這個"尋寶點"。

海洋生态和資源保護(獨家摸清海洋資源)2

▲工作人員采集沙蟹樣本。

話音剛落,遠處忽然傳來王業磷的聲音:"快來,這裡好多螃蟹!"衆人來到跟前,隻見王業磷翻起一塊礁石,一群大小不一的沙蟹立即驚慌失措四散奔逃。大家随即七手八腳地加入捉螃蟹的隊伍中。自去年夏天以來,這已經是楊偉思第三次來内伶仃島開展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調查,目的是收集記錄不同季節潮間帶海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在他們的記錄中,内伶仃島潮間帶以沙灘為主,常見的海洋生物有沙蟹、海螺、貝類等。

楊偉思看了看表,已臨近上午 10 點。"該撤了,現在前往下一個調查地點小鏟島。"帶上采集到的動物樣本,快艇開足馬力往小鏟島方向行進。"小鏟島潮間帶以礁石為主,這裡也是野生牡蛎生長的聚集地。"登島後,楊偉思邊介紹邊手持工具刀用力地從礁石岩壁上撬下一塊牡蛎的硬殼,裡面晶瑩肥碩的蚝肉看着格外誘人。

海洋生态和資源保護(獨家摸清海洋資源)3

▲工作人員采集牡蛎樣本。

在小鏟島,楊偉思一行同樣收獲不少:牡蛎、海螺、沙蟹 …… "這也是我們第三次上小鏟島調查,成片的牡蛎密密麻麻。但從以往統計結果來看,整體西部海域潮間帶海洋生物仍是以蟹和螺為主。"

完成調查任務後,調查人員搭乘快艇返回,小鏟島從衆人身後漸行漸遠,直至輪廓完全消失視線中。"随着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愈發必要。隻有摸清了海洋資源‘家底’,才能更好更精準地保護自然資源,守護好這片美麗家園。"楊偉思說。

深圳晚報記者 徐娅 / 文 李晶川 / 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