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體》這部小說,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那便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事實上,初讀此句時,我并無什麼特别的感覺,再次翻閱品讀,卻感觸頗多。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全球經濟活動按下了暫停鍵。
可以說,這場疫情不僅打破了我們平靜的生活,也擾亂了世界的格局。于是,金融市場發生動蕩,企業大面積停工,國際經濟活動遇冷......
似乎一夜之間,金融危機便席卷了全球,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幸免。此時的我們,仿佛置身于《三體》小說裡提及的亂紀元,即:大低谷時期。
恐懼來自未知。
當人類得知400年後,三體艦隊将到達地球攻擊人類,便陷入了恐慌之中。于是,世界各國聯合起來,為保衛地球做準備。
為了發展航空和軍事産業,世界各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于是,世界經濟開始了加速轉型。
然而,短時期内變化越大,未來就越難預測。相應的,人類無法提出有效的防範措施,危機意識就會不斷地增強。
因此,伴随着航空和軍事産業的大規模生産投入,全球性的糧食大減産出現了,環境也遭遇破壞,人類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政治氛圍空前緊張,社會秩序也越發的動蕩,人類文明進入了動蕩不安的大低谷時期。于是,這個時期持續了半個世紀,世界人口從原先的83億下降到35億。
可是,對于人類而言,即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今天的日子也還是要過的呀,不是嗎?
因此,對于人類放棄了一切正常生活,違背自然規律所作出的努力,最終都是會化為熊熊戰火,在世界末日尚未來臨之前,早已将人類文明摧毀殆盡。
“當世界末日來臨,是堅守自己的生命,還是選擇延續人類文明?”
“為了末日戰争,犧牲這麼多,是否值得?”
于是,一系列的問題開始引起了人類的關注,并喚起人類的深思。
終于,在經曆了半個世紀的思想鬥争(第二次啟蒙運動、第二次文藝複興、第二次法國大革命)後,人類最終得出了答案:“普通人今天的存亡,與全人類未來的存亡同樣重要”。
于是,新上來的各國政府終止了全部太空戰略計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重新解放了人性,原來的道德倫理再度約定俗成,一切回到正軌。
在人類經曆大低谷時期後,便得出這句富有哲理的台詞: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在我看來,文明雖是歲月饋贈于生命的禮物,但文明卻不應以歲月作為最終的目的。
人性的解放帶來了歲月的輝煌,人類所要去延續的正是這輝煌的歲月,而不是令人感到死寂壓抑、苟延殘喘的歲月。
可以說,距2020年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三年。然而,在此期間,人們的生活縱使因疫情的擾亂而困頓不堪,但人們并沒有因為疫情而變得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地燒殺搶掠資源,人類文明依然處于黃金時代。因此,曆史會記住2020年,人類也會記住2020年。
所以,歸根到底,人類需要做的是,即使世界末日将要來臨,也應追求生命的輝煌,以确保人類文明曾實實在在地在人世間存在過,輝煌過。如此,才能讓人類真正地擔負得起“文明”二字。或許,這才是歲月給文明帶來的最終意義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