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孕産育兒知識。
文丨京媽說,原創内容。
“我大寶貝明天就六個月了,能吃輔食了吧?明天一早我去買點豬油回來,先給我大寶貝開開葷”。
這是一個朋友婆婆說的話,她吐槽說,之前在寶寶四個月時,婆婆就很想給娃吃輔食,被她攔住了,說要等到六個月才能吃。這馬上六個月了婆婆都已經準備好了,要給寶寶“開葷”。
她說當地的确有這樣的習俗,不少老人也經常這樣做,但是這種育兒習俗也太奇葩了!剛六個月的娃,還沒吃過其他食物,也不會吞咽,直接給娃吃豬油!
從網上查了下,寶寶到了添加輔食的月齡,類似的“開葷”奇葩習俗,還真是不少地方都有,而且各地吃的“開葷食物”還不一樣。
1. 吃豬油開葷
就像前面朋友的婆婆,要給寶寶吃豬油開葷,結果被她制止,沒吃成。
網上也有地方有類似習俗,不過大多是把豬油抹在寶寶嘴唇上,不是真的讓寶寶吞咽、吃進去。
2. 吃魚開葷
除了吃豬油,還看到一個“吃魚開葷”的視頻。
視頻裡也說是當地 有“開葷”習俗,是男孩吃鯉魚,女孩吃鲳魚。
他家是女娃,于是吃的鲳魚,不過看了視頻,了解到沒真吃,奶奶把一小塊魚喂到寶寶嘴邊,然後媽媽把魚拿出來,這就算“開葷”了。
還有個地方是“寶寶一百天吃開葷鹽”,也就是到了寶寶三個多月,要吃點加了鹽的鯉魚,這樣寶寶長大後才有力氣。
3. 吃鵝“腦西”開葷
這位媽媽是蕭山的,她家長的開葷習俗更是讓人瑟瑟發抖:讓寶寶舔鵝鼻子,然後喂寶寶吃“腦西”!
寶寶才5個月大,婆婆買回來一隻大白鵝,意思是讓寶寶把煮熟的鵝鼻子放嘴裡含下,然後把腦子吃下來。
按當地講究,“舔鵝鼻子”意在當寶寶摔倒時知道擡頭。這樣的說法,稍微腦子裡過一下,就知道不靠譜!
除了前面說的這幾種,可能全國各地關于給寶寶“開葷”的習俗還有很多(歡迎家長們在留言區補充)。
但隻要有點科學喂養觀念的家長,就知道這樣的做法都不可取,反而若真是讓這麼小的寶寶把這些吃下去,就成了“好意”坑娃,當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甚至出現其他問題,後悔死都沒用了。
經常學習育兒知識的家長,各大權威機構建議都是“嬰兒6個月内純母乳喂養,滿6個月後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開始添加輔食”。
解讀一下:
6個月前,最合适的食物是母乳,若媽媽的母乳不足或不能給寶寶吃母乳,要喝嬰幼兒配方奶。
到了6個月左右,開始逐漸給寶寶吃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但也有原則和講究。
關于輔食添加的具體時間:适時添加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發育較快,還不到6個月就已經出現了多個需要添加輔食的信号,這種情況,不用非得等到6個月才添加,根據寶寶實際發育情況,适時添加就行。但不能早過4個月、晚過8個月。
關于輔食添加的原則:逐類多樣、循序漸進的添加。
輔食質地安排:糊狀—>泥狀—>塊狀—>固體;
輔食次數安排:每天1次—>每天2次—>每天3次;
輔食量安排:剛開始吃2勺米粉,3-5天後觀察寶寶表現,根據寶寶實際食量增加輔食量;
輔食種類安排:嬰兒米粉—>各種菜泥、果泥—>各種肉泥等(一樣一樣的添加)。
關于輔食添加的方法:按原則科學添加
到了寶寶6個月左右,不少家長也會發愁:不同月齡寶寶到底都能吃什麼、輔食食譜及制作方法、如何根據月齡特點科學給娃添加輔食?
6-7個月屬于吞咽期,要給寶寶吃泥糊狀食物,如嬰兒米粉、菜泥、果泥等,每次不要喂太多,基本每天1次;
7-8個月屬于蠕嚼期,寶寶會開始鍛煉用舌頭弄碎食物,輔食注意逐漸增加食物種類、質地變得稠厚;
9-11個月屬于細嚼期,寶寶的營養需求增加,添加的輔食在種類增加的基礎上,也要注意鍛煉寶寶的咀嚼和自主進食的能力,比如讓寶寶自己抓握着食物吃等。
12-18個月屬于咀嚼期,逐漸過渡到寶寶靠輔食補充大部分營養的階段,輔食時間、次數也基本和大人的一日三餐同步,要注意每餐食物盡量“多類少量”,也就是種類盡量多,每樣食物都少吃點,以補充不同的營養。
當然,這是基本的添加準則,具體每天要怎麼喂也需要家長多下些功夫,不會喂養的家長也可以買本輔食書,逐周照着書給寶寶科學的吃輔食。
其實,不管是奶類喂養還是輔食喂養,或是日常的其他照護方面,家長都要避開一些不科學的育兒理念和習俗等,呵護寶寶健康的長大。
你當地有“開葷”的習俗嗎、開葷的食物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分享,也歡迎分享你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方法、經驗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