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陵,秦始皇陵留下了無數未解之謎,其中一個就是:秦始皇陵究竟有沒有被盜過?
為了确認這一點,考古專家進行了詳細勘察,比如對通往地宮的甬道進行鑽探勘察,結果發現五花土沒有人為破壞的迹象;另外,考古專家用科學儀器進行探測,确認地宮裡有大量的水銀和金屬存在,進一步說明秦皇陵沒有遭到盜掘(地宮一旦被盜,水銀就會順盜洞揮發掉)。
總之,通過一系列的考古确認,秦皇陵地宮沒有被盜,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然而,在《史記》等多部史書上,卻都有秦皇陵被盜的記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司馬遷記錯了?随着兵馬俑的出土,終于慢慢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
關于秦皇陵被盜,其中最大的一個嫌疑對象是項羽,多部史書記載了項羽盜墓一事。
公元前203年,楚漢争霸的荥陽之戰中,劉邦列舉了項羽的十條罪狀,其中第四條就是“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史記中記載)。從當時劉邦戰場公開聲明來看,應該确有其事。
《漢書·劉向傳》中也提到,“項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北魏時郦道元的《水經注》中,更是詳細描述了項羽盜墓過程,屬于大規模盜墓行為。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椁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從史料上看,秦始皇陵至少是被項羽盜過。當然,還有一些史料指出,秦始皇陵多次被盜,比如《宋會要輯稿》中宋朝時秦皇陵被盜。
如果項羽果真盜墓了,由于盜墓嚴重違反道德風尚,那麼項羽有沒有“作案動機”呢?
其實司馬遷給出了答案。劉邦有個叫曹無傷的手下,偷偷告密項羽,“沛公(劉邦)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中記載是“項羽大怒”,随後說“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随後,才有千古第一飯局鴻門宴的出現。
曹無傷密告說了三點,成功激起了項羽的憤怒,但後兩點明顯表明,項羽是“恨秦人、好珠寶”。後來,項羽進入鹹陽之後,就殺了投降者子嬰,後來還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然後帶着掠奪的珠寶之類東歸。
因此,項羽盜墓秦皇陵的動機就是:由于秦國對楚國的殘暴行為,所以他特别痛恨秦人,挖秦皇陵洩憤是可能的;另外項羽好珠寶,掘墳秦皇陵的同時,又能獲得大量珠寶,可謂是一舉兩得。
既然如此,為何如今勘察下來,秦皇陵地宮又基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呢?其實很簡單,地宮沒有被盜,并不等于秦皇陵沒被盜過。
2012年,相關部門公布了秦兵馬俑第三次考古發掘的成果,其中有一條很重要,即:在兵馬俑軀體上,發現大量鈎斫(zhuó)、砍殺的痕迹;在俑坑内,發現大量火燒的痕迹、水淹的痕迹。結合史料中的記載,專家學者推測,項羽盜墓過程中,破壞了秦兵馬俑坑,最後放了一把火。
由于項羽的盜墓和大火,導緻部分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一些兵馬俑遭到破壞,如今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其實,在秦始皇陵範圍内,至今還能發現一些殘磚斷瓦和炭灰、紅燒土,這些都證明了2000多年前的一場劇變。
可見,當時項羽将地表建築和财物,以及地下的部分财寶收刮一空,但有一些埋在地下,項羽可能沒有挖到,所以就此逃過一劫。
項羽既然盜墓,為何放過秦皇陵地宮呢,總不會項羽良心發現吧!對于這一點,沒有确切的史料說明,但學者殷嘯虎推測:由于秦始皇陵面積龐大,加之結構極其複雜,因此項羽軍隊可能沒有找到地宮甬道,所以就此放棄,但一些陪葬坑難以幸免。
從史料上看,秦始皇陵非常龐大,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大工程。《史記·秦皇本紀》中記載: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七十餘萬”和“穿三泉”就足以讓人動容。現代勘察發現,秦始皇陵有三層保護,即地宮、内城、外城,其中地宮東西寬約485米,南北長約515米,内城周長為3000米左右,外城周長為6200餘米,在内外牆之間有400餘座坑墓。因此,項羽沒能成功挖掘秦皇陵地宮,其實也情有可原,實在是秦皇陵防護嚴密。
在2200多年前,秦國就能建造如此龐大的工程,顯然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秦朝的發達和強大,這才讓項羽總體算是“無功而返”!其實,秦朝就猶如基建狂魔一般,長城、秦始皇陵、連接全國的交通道路等,讓今人都要歎為觀止。
所以,有學者研究兵馬俑之後感慨,難怪司馬遷說秦皇陵被盜過,随着兵馬俑的不斷出土,足見并非記載有誤;當然,從考古發現來看,秦始皇技高一籌,秦國基建實力很強,因此項羽才沒能完全盜墓成功,不過卻毀掉了地面建築和部分地下葬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