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的戰火大有愈燒愈烈的趨勢。
8月26日,美團(03690.HK)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業績。
先看整體,美團二季度取得了超市場預期的成績。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Q2美團實現營收509.4億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則同),同比增長16.4%。
利潤方面。根據報告,美團2022年Q2期内虧損1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3.6億元大幅收窄,而經調整EBITDA及經調整溢利淨額分别為38億元及21億元,同環比皆扭虧。
圖/美團2022年第二季度部分業績數據
來源/美團官方訂閱号
而與稍早幾日公布二季報的京東一緻,即時零售是美團這份财報的亮點。燃次元觀察到,兩個月前美團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閃購”一詞僅出現了3次,到了二季度則提及“閃購”17次,并将閃購業務放在了新調整的業務分部中的“核心本地商業”部分。
根據二季度業績數據,2022年Q2美團閃購日均訂單量為430萬,環比2022年Q1的390萬增長10.3%。在即時零售業務帶動下,2022年Q2美團平台用戶人均交易頻次同比增長16.2%至38.1筆。
即時零售火熱,成為大廠都想争奪的市場。比如京東,在二季報中也多次提及小時購、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業務,近日京東零售CEO辛利軍還出任了京東即時零售配送的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阿裡雖未将即時零售擺到戰略層面,但也有餓了麼等工具可用。
不同于傳統電商,即時零售模式與本地零售商家密不可分。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平台年活躍商戶數也增長至920萬,較2022年Q1增加了20萬,創下曆史新高。
“如今一個月接近100萬元的銷售額,是我以前根本不敢想的。”在北京通州經營一家平價百貨超市的小劉直言,今年5月疫情時期,超市的線上訂單增長了3000單,是平時的1.5倍。靠着即時零售,超市的服務半徑也從周邊居民、附近1-2公裡拓展到5-6公裡。
“即時零售依托本地實體而生,相比履約能力和線上流量,‘本地實體零售商’才是即時零售的核心基本盤。”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本地實體零售繁榮,才會生長出即時零售等新業态,而即時零售也将反哺本地實體零售。這樣的輪軸驅動下,形成一個正循環。”
如今即時零售戰火猛烈,要持續打赢這場仗,核心也在于本地實體。
美團财報裡的即時零售
美團财報在2022年第二季度有一個大變化。即業務分部從此前的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三部,調整為了本地核心商業、新業務兩部。
關于調整的原因,美團在财報中解釋為,“新的分部披露更能反映我們的業務策略、各種業務的發展階段及财務表現,也更好地與我們的資源分配保持一緻。”
燃次元看到,核心本地商業包括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美團閃購,民宿以及交通票務;新業務則囊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餐飲供應鍊(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充電寶、餐廳管理系統及其他新業務。
可以看出,核心本地商業是比較成熟、盈利路徑已經清晰的業務,而新業務則處于探索中。美團在财報中也表示,“我們的管理層将定期審閱這些業務(新業務)的發展,并動态調整資源分配和策略。”
在業務的變化與調整之中,美團閃購引人關注。在2022年第一季度财報中,美團閃購還屬新業務的一項,但如今已被列入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在财報中,美團也提及,“美團閃購不僅與餐飲外賣共用用戶群和現有的即時配送網絡,盈利路徑也十分清晰,同時有着相似的單位經濟模型。”
2018年,美團閃購作為美團旗下的即時零售電商,以獨立品牌發布。此後,便一路向前。
各類實體經濟市場主體,通過發展即時零售新業态,并依托于覆蓋全國的即時配送網絡,開始為中國消費者提供30分鐘“萬物到家”的商品和服務。本次财報顯示,美團閃購日均單量達430萬,用戶數及交易頻次也顯著增加。
疫情加速了即時零售的增長。在消費者端,疫情進一步加速了消費者“萬物到家”的即時需求。比如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外賣30分鐘就能将紙巾送到家,而電商物流要等2天,很顯然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前者。
現實的市場發展,以及确定的市場前景之下,即時零售成為互聯網新的“必争之地”。
美團CEO王興在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也指出,“過去幾年美團閃購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在配送方面複用了美團遍布全國的即時配送網絡,也積累了行業最大的本地商戶基礎,擁有最多元的本地供給。”
本地實體成主要受益者
通過即時零售,平台獲得增長,消費者也提升了購物體驗。
“前不久到朋友家過夜,到了才發現沒有卸妝水。當時已經晚上九點了,臨時出去買又有點不情願。于是就上美團搜了一下,沒想到還真的有。而且價格還比在店裡買更便宜。”北京的消費者尼奧說道。
作為美團即時零售的忠實用戶,尼奧告訴燃次元,她不擔心缺東西,“上美團搜一下,多半都有。”
圖/尼奧的美團閃購訂單
來源/尼奧提供
在即時零售的市場爆發之下,本地商家也迎來了機會。
小劉是一年多以前從湖南老家到北京經營這家平價超市的,“老家的年輕人都外出闖蕩,上了年紀的人購買力弱,在老家開超市生意不溫不火,于是我和妻子斟酌再三,決定到大城市闖蕩一番。”
到了北京,小劉依舊做起了熟悉的超市生意。但沒想到,即使換了地方生意也不好,“一天才幾單,批發的也不會給你送,就得自己去拿。”後來小劉對周邊進行調研,決定專攻年輕人市場,并且發現“年輕人買生活用品比較多,還多半是網上購物。”
于是,小劉将自己的超市挂上了美團,沒想到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果,“在今年5月疫情時期,線上訂單增長了約3000單,是平時的1.5倍。加上線下營業額,總營銷額超過百萬元。”
中小微商戶是美團即時零售最大的受益者。來自美團的資料顯示,2022年1-7月,美團平台上的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同比增長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達110%。
目前即時零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重資産為特點的自營模式,平台通過自營線下實體實現供給,一種是輕資産的平台模式,連接線下零售商戶和消費者即時需求。美團零售業務兩者兼具,線下商超、便利店、生鮮店、前置倉等是即時零售平台整合供應鍊、拓展品類的重點。
對于傳統線下實體零售商來說,客群範圍受地理位置限制,都是一個客觀的問題,一般隻能覆蓋方圓1000米内的居民。但即時零售帶領商家突破了地理範圍的限制,為實體門店開辟了一條線上通道,借助智能配送體系,将經營範圍由原本的1公裡拓展到5公裡,客群覆蓋面直接擴大。
“我們夫妻倆的雜貨店已經開了12年,面積隻有20多平米,但卻擺滿了2000多個商品,承接了周邊5公裡範圍居民區、寫字樓的所有日用品需求。”成都錦江區雜貨店店主老林表示。
如今,除了各類小店,商超、連鎖、KA、門店等本地實體零售商也在搶上即時零售,成為了即時零售發展的主要受益者。
來自美團的數據顯示,今年七夕,在外賣平台購買禮物成了年輕人的過節新方式,帶動絲芙蘭門店交易額環比七夕前一周增長695%,完美日記交易額環比七夕前一周增長413%。
羅森中國事業推進總部總經理吉田涼平在今年8月也對外表示,從全國來看,即時零售平台給實體門店帶來了約10%的銷售增量。
在創造增量市場,實打實提升銷售之外,即時零售也通過數字化和科技能力幫助本地實體零售商提升效率、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叠代着經營思維和理念。
“線上開店,如何優化頁面、哪些商品排在首頁、如何制訂促銷策略等,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劉說道,“小店周邊社區,因年輕人較多,我們也會專門調整進貨方向。比如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周圍店鋪戶外商品線上銷售額可觀,也采購了一大批戶外用品。5月店鋪線上訂單大漲,戶外的野餐墊、燒烤箱賣得特别好。”
本地供給才是基本盤
根據釋義,即時零售是指依托平台,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為消費者實現1小時乃至30分鐘内快速送達的零售模式。
這也是一個萬億市場。據艾瑞咨詢測算,2025年即時零售平台交易規模可達1.2萬億元。在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美團也提到,“在中國即時零售至少是一個萬億人民币的市場,而且還未成熟,滲透率低。”
言及美團的即時零售,本地配送能力是首先被提到的優勢。但這并不是美團即時零售的核心基本盤。
“在即時零售模式中,本地實體零售為消費者直接提供商品服務,本地供給的商品豐富程度、質量和成本,直接決定了終端消費體驗。從數據看,即時零售模式發展較好的城市,往往也是本地實體零售較為豐富繁榮的區域。”上述分析師表示。
“配送履約能力最終會成為一種社會基礎設施。更關鍵的,是本地供給。”這位人士直言。
即時零售的配送速度為至少1小時以内送達,決定了其商品供給必須達到一定密度。依賴全國性長途物流運輸的異地供給或城市周邊中心倉儲的供給,無法滿足需求,這使得實體商超、線下門店、前置倉等本地供給構成了即時零售的貨品基本盤。
從即時零售的成本構成來看,即時零售的配送成本依賴于本地供給的分布密度和廣度。即時零售點對點30分鐘即達的配送服務體驗,決定了其必須同時實現區域内訂單較多、供給分布合理,才能降低單均配送成本。用戶3公裡範圍内的實體商戶越多,訂單規模也會更多,相應的,單均配送成本也會随之下降。
在消費者端,尼奧表示,“在使用即時零售時,會對時效有一定要求,畢竟很多時候是急用。但由于是意料之外的需求,所以也有預期,能容忍較長時間配送,比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能接受。”
“但更重要的是,有沒有這個商品。”尼奧補充。
目前,即時零售整體仍處于供小于求的市場階段,且各個區域的供需呈現天然的不均衡,商品供給的品類豐富度、可選空間都還不夠,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
對此,為了豐富供給,美團在線下商超、便利店等本地實體之外,還積極發力閃電倉。閃電倉是美團即時零售的業态之一,以前置倉模式,商家建倉,美團專注于幫助商家線上經營,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精準、更高性價比商品供應。
根據美團數據,截至2022年6月,美團閃電倉項目擴展到100多個城市,超1000個倉庫。在Q2财報中,美團表示,“美團閃購在本季度還加快了創新模式閃電倉的覆蓋速度,以滿足年輕人更豐富、更具性價比的消費需求。”
伴随着消費者持續把外賣當作快遞使用,即時性需求會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品類,供給的稀缺性會進一步加劇,短期内即時零售都會是一個供給主導型的市場,對于本地供給商戶來說,這段時間正是一個紅利期。
長遠來看,即時零售也将與實體零售共生共榮,繁榮的實體零售将滋養即時零售,而即時零售的發展又将反哺實體零售,兩者互相成就。
對于這條賽道的所有玩家來說,如何打牢本地供給的地基,将是一個長期命題。
本文源自燃次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