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1:15:32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

非洲有不少國家因為國貧民弱,在外人看來毫無存在感。在西非,有一個中文名聽起來十分拗口的國家——科特迪瓦。該國的足球在非洲十分強悍,除了關注足球的球迷之外,可能就很少人知道這個國家了。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2

▲科特迪瓦位于幾内亞灣沿岸

但就是這個名字拗口的國家,曾經有着更順口的國名——象牙海岸。因“象牙海岸”帶有濃重的殖民主義色彩,所以才在1980年統一改為現在的音譯名,中文名則改成“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3

▲象牙海岸,這個國名或許更順口

科特迪瓦的經濟發展水平曾一度享譽非洲,首都阿比讓獲得了“西非小巴黎”的美譽,該國更是因其經濟奇迹而被譽為“西非明珠”,吸引了許多外國勞工。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特迪瓦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因外國的穆斯林移民和本地基督徒居民的沖突,使得國家陷入内戰。為什麼外國移民會使得曾盛興一時的科特迪瓦迅速滑坡?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4

▲第一大城市阿比讓


一、象牙海岸的誕生

科特迪瓦問題的由來,可以從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非洲擴張的曆史談起。伊斯蘭教自公元7世紀誕生以後,穆斯林通過南征北戰,在短短幾個世紀内便将伊斯蘭教傳播到了中東以外的地區。

在北非,當時存在着一批善于經商的穆斯林部族,公元12世紀前後,伊斯蘭教穿過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到達了幾内亞灣沿岸内陸地區。穆斯林通過經濟優勢傳播了伊斯蘭教。至今在幾内亞灣沿岸的内陸,各族群的宗教信仰仍以伊斯蘭教為主。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5

▲伊斯蘭教的傳播

15世紀中期,葡萄牙人尋找黃金的探險船隊抵達了幾内亞灣和現在的科特迪瓦,并因當地大象成群、盛産象牙後,便将其命名為“象牙海岸”。

1687年,法國人在科特迪瓦建立一個據點,這也是歐洲人在西非沿岸最早設立的定居點,基督教信仰也由此在幾内亞灣沿海地帶擴散開來。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6

▲法國殖民者通過和當地部落酋長簽約的方式獲得了土地保護權

歐洲人确立殖民統治後,由于沿海與歐洲的經貿交流較多,沿海地區興建了一批教堂,基督教得以在沿海占據主流地位。但由于殖民勢力對内陸地區的控制薄弱,所以内陸地區的宗教信仰還是以伊斯蘭教為主。

南北不同的宗教文化差異,給後來科特迪瓦的内亂埋下了種子。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7

▲幾内亞灣沿岸的國家“南基督教、北伊斯蘭教”

進入19世紀後,法國加大了在西非地區的擴張力度。到1846年,整個科特迪瓦沿海均已淪為法國保護地,并逐步向内陸推進。

1893年,法國正式把科特迪瓦劃為自治殖民地,并在兩年後将其劃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8

▲科特迪瓦地處熱帶雨林地區,森林資源極為豐富

在殖民時代,幾内亞灣沿岸主要盛行奴隸貿易,但科特迪瓦的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科特迪瓦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這裡成為了法國的原材料供應地。

1890年時,科特迪瓦原木出口僅為2000噸,但到1927年便達到了13萬噸。同時,法國人還在當地發展種植園經濟,推廣種植咖啡和可可作物。到科特迪瓦獨立時,這兩項經濟作物的出口量,一直在上漲。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9

▲1913年的法屬西非

值得注意的是,科特迪瓦并不是全境都适合種植咖啡和可可,這些産業主要局限在南方,南方沿海主要以信仰基督教為主,南方人的的經濟情況比較好。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發展,使得北方勞動力大量南遷。

法國為了盡可能地開發種植園經濟,不斷從其他西非殖民地,如布基納法索、馬裡、幾内亞引進勞動力,這些殖民地身居内陸,主要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這種移民政策進一步改變了科特迪瓦的人口和宗教構成。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0

▲科特迪瓦出口結構


二、作為模範的西非明珠

二戰結束後,在民族解放風潮的席卷下,科特迪瓦誕生了旨在謀求民族解放的政黨——科特迪瓦民主黨,信仰基督教的博瓦尼成為該黨的主要領導人。

博瓦尼在早期積極投入到反殖民活動中去,當他看到法國的血腥鎮壓後,便轉向了同法國合作,但他仍然緻力于科特迪瓦的發展。1960年,科特迪瓦正式宣布獨立,受到法國和科特迪瓦人民支持的博瓦尼,順理成章地當選該國第一任總統。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1

▲首都亞穆蘇克羅的和平聖母大教堂

博瓦尼接掌國家後,确立了繼續按照殖民時代的思路,優先發展農業的經濟方針。為了盡可能開墾更多農業用地,博瓦尼大力引進周邊鄰國的勞動力。

科特迪瓦北方數個鄰國,由于土地貧瘠,難以發展,許多人都選擇到外謀生,其中科特迪瓦便是他們一個重要移居地。外國移民占科特迪瓦總人口的比例,從1965年的17%,上升到了1975年的22%。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2

▲科特迪瓦的北方内陸鄰國,都是穆斯林占主體的國家

與此同時,科特迪瓦的年人均生産總值,也從剛獨立時的150美元,增長至了1980年的1200美元,科特迪瓦被譽為“西非明珠”。盡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這些鄰國的勞動人口多是穆斯林,給科特迪瓦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根據1998年統計數據,全國外來移民中有38.4%是穆斯林,30.4%是基督徒。

随着外來移民的增多,科特迪瓦也于1980年頒布法律,确立了這些外國移民的選舉權,甚至還允許他們在政府中任職,也包括穆斯林。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3

▲為了獲得更多可可産量,就必須擴大種植面積和吸引更多勞動力從事這一行業

在本地人看來,外國移民來到科特迪瓦後是搶走了本地人的土地和飯碗,對這種雀占鸠巢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和外來移民之間産生了不小的對立情緒。

在博瓦尼時代,由于科特迪瓦對農業發展的剛需,所以盡管各族群之間有着宗教、文化上的差異,但總體而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4

▲阿比讓的都市天際線

随着穆斯林移民的大量湧入,科特迪瓦的宗教比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穆斯林占總人口比例越來越高,不斷稀釋着基督徒所占的人口比例。

根據數據統計,2000年左右時,34%的人口信仰基督教、27%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然而到了2020年,伊斯蘭教卻以43%的比例穩居第一。


三、南北之間的族群沖突

80年代後,國際市場上農産品價格持續下滑,再加上科特迪瓦遭遇的幹旱氣候,以農業為支柱的科特迪瓦經濟遭到了重創,人民生活水平較之以往,也下降不少。

當時,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種植園經濟也遇到了瓶頸,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瀕臨枯竭,不斷湧入該國的移民也因土地和就業問題和本國居民頻繁發生沖突。

農村收入驟減之下,本國居民希望與外國移民重新談判土地問題,而城市貧民也選擇回到農村和外國移民争奪土地,并把矛頭直接指向穆斯林以及外來移民。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5

▲博瓦尼

博瓦尼掌權時,雖然經濟上有所成就,但政治并不開放,滋生了很多腐敗問題。随着經濟形勢的下滑,在80-90年代蘇東劇變的影響下,博瓦尼政府也不得不于1990年宣布推動政治民主化,實行多黨制。

博瓦尼在1993年的去世後,國民議會議長貝迪埃繼任總統,科特迪瓦政局出現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基督徒貝迪埃為代表的本國人,和穆斯林瓦塔拉為代表的外國人兩大政治力量,二者為謀求最高權力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6

▲2017年的科特迪瓦宗教信仰比例圖

眼見着外國的穆斯林移民越來越多,競争對手在北方獲得了更廣泛的民意支持。為了擊敗競争對手,貝迪埃及其所屬的科特迪瓦民主黨開始推動“排外政策”,不但在政治上限制外來移民的權利,還在土地資源上限制外來移民的所有權。

貝迪埃政府推行“科特迪瓦性”政策,強調着生活在科特迪瓦土地上所有居民的共同特性,意圖重新建構國族認同。

貝迪埃政府以瓦塔拉的父母有一方不是科特迪瓦人為由,取消了瓦塔拉的被選舉權。對南方人而言,他們已經受夠了外來移民“雀占鸠巢”行為,所以不出意外地十分歡迎貝迪埃政府的“排外政策”。

這對瓦塔拉為代表的北方人來說,是完全難以接受的,很多在科特迪瓦有産業的外來移民,都成為了“被排斥”的對象。這些北方人團結在受到排擠的瓦塔拉周圍,在北方逐漸形成了一支不服政府管轄的叛軍勢力。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7

▲瓦塔拉(中間)

瓦塔拉的穆斯林身份,為他争取了不少穆斯林兄弟的支持。随着“科特迪瓦性”政策的推廣和經濟環境的惡化,該國國内的矛盾也不再局限于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而是逐步朝着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轉化,演變成了宗教矛盾。

1999年,兩大宗教勢力之間的沖突越來越烈,最終引起了軍人對現狀的不滿,而軍人也選擇發動了軍事政變,并成立了軍人掌權的過渡政府。

但軍政府卻也維持多久,競争仍然圍繞在巴博(信仰基督教)和瓦塔拉之間展開。不過最高法院裁決,瓦塔拉并沒有獲取參選的資格,最終勝利者仍是巴博(總統任期2000年-2010年)。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8

▲内戰期間的士兵

無論是軍方過渡政府,還是之後的科特迪瓦政府,都維系了排外政策,也都對瓦塔拉的被選舉權提出了質疑。但瓦塔拉在穆斯林中還是有着極高的政治聲望。科特迪瓦南北之間爆發了軍事沖突,形成了政府占據南方、叛軍占據北方的格局。

在2010年的大選中,科特迪瓦甚至出現了巴博、瓦塔拉兩大候選人都宣稱自己勝選的情況。瓦塔拉帶領着軍隊攻入了巴博所據守的阿比讓,成為了貨真價實的總統。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19

▲第二次科特迪瓦内戰局勢。深黃色為瓦塔拉一方,淡黃色為巴博一方

當初科特迪瓦為了經濟利益強行推動的移民政策,使得南北産生了不容忽視的巨大社會差異,亂象也得在一定程度上歸結于此。

但科特迪瓦的衰落,更多是政客利用本地人和外來人之間的内鬥所挑起的,政客們借助于這樣的南北差異,為自己的前途推波助瀾。

科特迪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科特迪瓦曾經的)20

▲科特迪瓦民衆高舉支持瓦塔拉的标語

瓦塔拉于2010年上台後,客觀上促進了科特迪瓦經濟的恢複。現在的科特迪瓦以伊斯蘭教占主體,穆斯林執掌國家大權。不過,由于瓦塔拉政府執政能力突出,所以當年大選他獲得了高達90%以上的選票,而這足以證明以基督徒為代表的本土居民,也對這位穆斯林總統賦予衆望。

目前科特迪瓦的社會經濟已基本恢複穩定,居民生活有了較大改善,當權者和異見者也正在尋求暴力以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長期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文史作家|近現代世界政治與曆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