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就在說“蝗蟲”的問題,而到了2020年這個消息還是沒有停止,從2019年非洲爆發蝗蟲以來,可以說對全球多國都帶來了影響,随着第1波蝗蟲結束,而新一波蝗災也出現了。
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最近“非洲蝗蟲”大規模地進入到伊朗,導緻伊朗受災面積超20萬公頃,這直接說明了大規模的蝗災已經形成。
而對于蝗蟲接下來的發展,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估算,今年第二輪蝗災的規模大約是第一輪蝗災的20倍,所以很快就增加到百萬公頃的影響區,看來這蝗蟲不消滅可能對糧食作物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我們得說下原因,蝗蟲之所以這樣“爆發式”增長,其實主要還是跟氣候變化存在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說,蝗蟲需要是适應的生态環境才可能達到理想的繁殖狀态,例如較為潮濕的生存區域,雨季的出現等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蝗蟲的發展,而當蝗蟲得到這些條件之後,蝗蟲的繁殖速度特别快,剛好西亞地區的伊朗,氣候條件十分,所以特别适合它們的繁殖。
一般來說,蝗蟲的壽命為3個月,蟲卵2周後孵化,幼蟲6周左右就可以羽化成蟲,而一年之中,蝗蟲并非隻有一次的繁殖次,會分批次産卵,所以會導緻整個産量的提升,那麼在不受控制的狀态之下,肯定蝗蟲的波及強度和範圍更大,母體擴增倍數可達16-20倍,要進行控制那就更加的困難了,這就是為何蝗蟲這麼多,因為它的繁殖速度真的太快了。
如今蝗蟲的分布十分廣泛,在科學之中已知的就有10亞種,除了南極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有它的足迹,而我國也分布三種蝗蟲亞種,其中包括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當然我國對蝗蟲是進行了嚴格控制,所以說肯定大家聽到的消息也很少。
當然從蝗蟲的飲食就可以知道,對糧食作物的影響肯定很大,除了我們常見的樹葉之外,與我們人類直接相關的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等等,所以說這些都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如果蝗蟲大規模的出現,必然會影響食物,如今伊朗就是很關心這個問題,已經公開說明,伊朗要想保障糧食安全,全面遏制蝗災,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多努力。
所以說,這對伊朗少部分地區的影響可能已經出現,蝗蟲的規模太大了。而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可吃掉相當于3.5萬人的口糧,所以這也是全球農業部想辦法避免蝗蟲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作為食物鍊的一部分,蝗蟲我們也不能“根除”,它也是具有天敵的存在,如果它都沒了,其他生物也将會波及到,所以我們隻能做到“适量”。
蝗蟲的主要天敵就是雞、鴨、鵝等,這也是天然的治理方式,在農村是比較普遍的,曾經我國也通過生物治理蝗蟲過,所以是比較有效的。
這麼多蝗蟲,人可以食用嗎?蝗蟲确實具有營養價值,這個是科學調查過,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同時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還有蝗蟲這種食品售賣,所以屬于最理想的食品是沒錯的。
但是對于蝗蟲來說,并不是所有的蝗蟲都能吃,科學界也沒有進行研究這次蝗災之中的蝗蟲能不能食用,所以大家要謹慎。并且早年的時候,日本就在蝗蟲之中發現了一些基因突變的蝗蟲,這明顯是不能食用的。
所以說,蝗蟲雖然具食用價值,但是一定要在科學界給出準确答案的時候,才能夠确保安全,如果真能食用,估計這些蝗蟲也不是問題了。當然這麼多蝗蟲,大家看到都“吐”了,更加别說吃了,太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