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9 06:03:14

在橫琴,三代同堂澳門家庭的一年

“搬到這裡曾經最擔心沒澳門味道的咖啡喝,沒想到茶餐廳都是澳門老闆經營,是家鄉味道。”

一年前的今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就在揭牌前不久,由于家人看好橫琴的發展前景,79歲的張達明和75歲的潘妙嫦與一家三代同堂的九口之家一道,從生活了40多年的澳門,搬到了這裡。

通關越發便利、學校林立而起、公園依河而建……一年多來,這對老夫婦在這裡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适安逸,“異鄉人”的心結被慢慢解開,走過了一段從初來乍到時的惴惴不安,到如今怡然自得的心路曆程。“當初搬過來的決定是對的。”二老時常這樣感歎。

8:00AM-9:00AM

“單牌車來回,什麼都不需要考慮

中秋假期剛結束的第一個工作日,一早8點,張達明和潘妙嫦便來到橫琴口岸,送前來過節的親家回澳門。

車駛到關口,老人從車裡将回鄉證遞給海關工作人員查驗。“滴”,證件查驗完畢,出境車道的黃色閘門緩緩升起。得益于年齡超過70歲便可以随車通行的通關便利,不到一分鐘,車輛便完成通關,踏入澳門土地。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1

日常夫妻倆在橫琴短途出行主要靠電動車。

過關快速,交通省心,這讓張達明夫妻成為“琴澳候鳥”。幾乎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回澳門看望家人朋友。碰上有澳門朋友來橫琴度假,兩人就充當導遊,迎來送往。

孩子們忙起來的時候,夫妻倆便會乘坐公交車抵達橫琴口岸後再通關。由于這裡采用“合作查驗 一次放行”查驗,“過關就隻要檢查一次,30秒搞掂!”

最讓老兩口津津樂道的是通關政策的人性化:在澳門讀初三的大孫女需要每天往返珠澳兩地。平日裡,跨境學童擁有專用通道,“算上通關,路上花費時間也不超過1小時。”澳門疫情嚴重時,口岸還為跨境學童及陪護家長提供“綠色通道”,可以不限進關次數和通關口岸。

目送家人過關後,張達明夫婦便坐上公交車回家。

駛上港澳大道,10餘分鐘,就可以抵達一家人在橫琴的家。從車窗望出去,有不少車輛像他們隻挂着一張黑色的澳門車牌。

“在橫琴生活,單牌車也很方便,我是看着這一年路上挂單牌車的車輛越來越多了,現在都已經全面放開了,車輛來回什麼都不需要考慮。”看到川流不息的車流,張達明感慨開車入出橫琴的便捷。

10:00AM-11:00AM

“免費理療讓我們不用兩地奔波”

回到家稍作休息後,張達明夫婦便趕往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在橫琴設立的綜合服務中心。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2

張達明和潘妙嫦在街坊會綜合服務中心參與數字麻将遊戲。

這裡離夫婦倆的家步行隻需8分鐘,由于能夠提供與澳門相同的社會服務和養老服務,在兒女忙碌的時候,這裡是夫婦倆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不少跟他們一樣的澳門老人也是這裡的常客。跳舞、書法、話劇……街坊會每天都為琴澳兩地的老人準備各式活動。其中,張達明夫妻倆最喜歡的是非洲鼓課。手掌在鼓面變換着落點,不同聲調的鼓聲配合着音樂節奏,這讓潘妙嫦樂在其中。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3

張達明和潘妙嫦在街坊會綜合服務中心體驗非洲鼓課程。

在街坊會,多樣貼心的服務讓夫婦倆感到很欣喜。

由于兩年前曾經中風,張達明需要定期做理療,街坊會為他提供了這項免費服務。借着上午上課時跟社工預約,午休後便可以享受理療服務。街坊會因疫情暫停開放時,理療師還會上門治療。

“澳門也有免費理療的服務。橫琴的醫師技術很到位,節省了我兩地奔波理療的工夫。”張達明感到很方便。

而注重養生的潘妙嫦則“瞄準了”橫琴醫院的中醫門診。“聽說這邊中醫診療很好的。”拿起手機預約專家号,潘妙嫦一連串動作格外熟練。系統裡,兩人的醫保卡等信息早已經登記完備。

“剛搬到橫琴,居委會就幫我們辦好了居住證和醫保卡,很快就拿到了。”潘妙嫦介紹說,作為選擇跨境養老的澳門居民,每人每年440元的醫保費用,均由澳門特區政府全額報銷。

在珠海,共有9家銀行370個服務網點可為澳門居民提供珠海社保卡發行服務。而在澳門,有73個服務網點可以辦理珠海社保。光是張達明一家所在的澳門半島就有不少家,“澳門的工作人員都在珠海參加過培訓,對兩邊保險制度如何銜接、業務如何辦理等都相當熟練。”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4

張達明在街坊會綜合服務中心與孩子們一同參與體育運動。

11:15AM-3:00PM

“豬扒包跟澳門味道一樣!”

茄子炖肉、西紅柿炒雞蛋、焖豆角……這一天中午時分,街坊會内的長者飯堂飄香。每天11時15分,這裡準時開飯,老人到達餐廳後,隻需要在門口“刷臉”認證,後台即可自動結算。

張達明夫婦認真挑選着菜色,兩葷一素一湯隻需3元錢,菜品特意照顧老人家的需求,患有糖尿病的潘妙嫦也可以放心享用。

讓潘妙嫦愛上這裡的,更多的是吃飯氛圍:這裡的老人來自五湖四海,飯桌上,各地口音的人談笑風生,“我喜歡東北人,他們說話賊有意思,爽快。”

每天的晚飯則由家政阿姨負責,“她是本地人,做的都是粵菜,合胃口。”過去在澳門,家中雇用了菲律賓籍家政,由于國籍不同,最初幾個月,都靠潘妙嫦手把手在爐竈邊演示、指導做飯。“現在的阿姨勤快得很,做飯之餘幫忙打掃衛生,為我們省了大力氣。”

下午2時。

閑不住的張達明騎着電動車,載上妻子出了門。張達明在橫琴住了一年之後發現,這裡道路寬敞,車輛有序,“對于老人家騎車出行也很友好。”

從小區門口出發,拐幾個彎便到了一條富有異國風情的街道,葡萄牙特色的米黃色建築群在陽光下映成金燦燦一片,對面就是新橫琴口岸。

夫妻倆停好車,走到了他們的“常駐基地”——在龐都廣場的一間茶餐廳。“這裡的建築風格‘很澳門’,有親切感。”

張達明憶起第一次來到龐都廣場的時候,在橫琴居住已久的老朋友告訴他,這裡的建設速度超乎想象,仿佛一夜之間就為居民們帶來了大商超和電影院。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5

張達明和潘妙嫦在橫琴龐都廣場合影留念。

“有沒有早茶喝?”“咖啡會不會不正宗?”“葡國雞還能吃到嗎?”……吃好喝好都是老年人易地而居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夫婦倆曾經為此很是擔憂。

但來了以後發現此前擔心的多餘。由于通關的便利性以及合作區對于各類型創業的支持,不少澳門餐飲業人士也都來了橫琴經營生意。

“口味幾乎一樣,這邊有七八家我們認準的‘老鄉餐廳’。”夫妻倆手拿着豬扒包大快朵頤,“周末的時候,我們一家九口人會來這邊下午茶。”

4:00PM-6:00PM

“小孫女普通話講得比粵語都多”

下午四時,張達明夫婦來到首都師範大學橫琴伯牙小學門口。兒媳婦忙不過來的時候,老兩口便會幫忙接小孫女柔柔放學。

去年9月,為了方便上學,柔柔從澳門轉學到橫琴就讀小學二年級。如今,合作區11所教育機構中,澳門籍學生已超140名。“現在小孩上學越來越容易了,去年年底,家附近又開了首師大橫琴子期實驗小學。”潘妙嫦感歎。

“原本以為珠海學校的教育模式會相對單一,但這邊的活動比原來她在澳門的學校還多。”在爺爺奶奶眼中,小孫女每天往返于陶藝課、校園電視台直播,音樂擂台賽之中,忙得不可開交。

讓老兩口感到欣慰的是,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琴澳特色課程:人文底蘊類的“琴澳情”、科學生态類的“琴澳島嶼”、探究實踐類的“琴澳橋梁”……“還想着她會不會不習慣,一點都沒有,現在普通話講得比粵語都多。”潘妙嫦說。

不同于轉學到橫琴的小孫女,大孫女揚揚每天往返于琴澳兩地之間。“當初問她要不要搬來橫琴時,她可一點都沒猶豫。”談起揚揚來到這邊的原因,潘妙嫦笑得眯起了眼。

在澳門時,由于家裡空間有限,隻有兩間房,揚揚需要和妹妹同住一個房間。喜歡安靜的揚揚聽到來橫琴可以單獨居住,還能再擁有一間書房,“她開心得很呢。”

如今,兒子一年多以前在橫琴購買的房子剛剛收樓,等到裝修完畢,一家人便可以入住新房。

按照政策規定,如今,澳門居民不過關即可在珠海購房。珠海市不動産登記服務政策中心已将不動産跨境服務延伸到了澳門,并且在橫琴設置綠色通道。購房後的不動産證書可以采取免費郵寄的方式拿到,大大方便澳門居民在橫琴購房置業。

8:30PM-10:00PM

“變化像是‘一夜之間’發生”

吃過晚飯,一家九口牽上狗出門散步。

一家人最常散步的地點就是花海長廊,離家10分鐘車程。這裡已然是橫琴最熱門的景點之一。每逢周末,很多珠海人都從市内各區來這裡放松度假。

不少居民在蜿蜒的綠道旁野營,欣賞河畔飛過的鹭鳥,岸邊搖曳的蘆葦沙沙作響……看到在橫琴新的生活環境,張達明談起了很多年前來到橫琴時看到的景象,“我以前時不時帶着海竿和釣線,過關到橫琴釣魚。以前都是導遊帶着我們搭乘手扶拖拉機,開過黃泥路,才能到達釣魚的地方。這裡的變化太快了,太大了,像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泥路上留下的車輪轍印仿佛尚未消逝,如今的橫琴卻搖身一變,條條康莊大道相交而立。長隆度假區、野營小鎮、花海長廊……時隔多年,如今的張達明可選擇娛樂項目遠不止釣魚。

在潘妙嫦看來,如此大的變化也源于體制機制的活力。在她看來,作為“新生之地”,橫琴更能夠吸收新居民的意見。

澳門衣食住行攻略(這家澳門人的一天這樣度過)6

張達明和潘妙嫦在橫琴龐都廣場合影留念。

今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潘妙嫦受邀參加各界人士座談會,和她一起的還有數十名企業家以及科學家。“我都是反映真實訴求的。”

舊家具搬不過來、買的叉燒飯帶不過關、巴士一趟要等半個多鐘頭……會上,潘妙嫦訴說着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最真實而急切的訴求。

讓潘妙嫦印象深刻的是會議現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的回應:叉燒的問題,實際上是通關便利的問題。這些都是很現實的東西。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從一件小事做起,太重要了。

“現在叉燒飯可以過關了,聽說公交車馬上就要加新的班次了。”談起切實發生的一項項改變,潘妙嫦更能感受到橫琴發展的速度和溫度,“這次管理機構挂牌一周年,我又受邀參加座談會。我剛一提到這件事,就有人向我說起他們最近在這邊生活的困擾。也是因為他們知道,反映了是有用的。大家都是參與建設的一分子。”

散步完驅車回家的路上,夫婦倆看着遠處施工中的“澳門新街坊”項目盤算着:8月底,工程的地下室結構工程順利完成,大概到12月,可以完成住宅、學校封頂。

不久的将來,張達明一家将迎來新的、更廣闊的生活空間……

【記者】錢明雅 馬瑞婕

【攝影】梁钜聰

【剪輯】萬穩龍

【作者】 錢明雅;梁钜聰;萬穩龍;馬瑞婕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