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周遊列國遭遇

孔子周遊列國遭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9:12:14

孔子周遊列國遭遇(189孔子的遭遇)1

【172-5】-孔子的遭遇

昔者孔子之在當時,有議其為陷者,有譏其為佞者,有毀其未賢,诋其為不知禮,而侮之以為東家丘①者,有嫉且詛之者②,有惡而欲殺之者③,晨門、荷蒉之徒,皆當時之賢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欤。?”“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④雖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無疑于其所見,不悅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為迂,則當時之不信夫子者,豈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甯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疾痛迫切,雖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⑤?”“欲潔其身,而亂大倫⑥。”“果哉,末之難矣⑦!”嗚呼!此非誠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若其“遁世無悶⑧”,“樂天知命⑨”者,則固“無入而不自得⑩”,“道并行而不相悖⑪”也。


①東家丘:《孔子家語》記載,孔子西鄰有愚人,不知道孔子是聖人,稱其為東家丘。

②有嫉且沮之者:《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時,齊國害怕魯國因此強大起來,就送女樂給魯國國君和當權者季孫氏,使得魯國國政荒廢,孔子不得已離開魯國。

③有惡而欲殺之者:《論語·憲問》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經過宋國時,宋國的司馬魋想殺他。

④“晨門、荷蒉”七句:皆出自《論語·憲問》,原文“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又:“子去磬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

⑤“吾非”句:語出《論語·微子》。

⑥ “欲潔”句:語出《論語·微子》。

⑦ 果哉,末之難矣:語出《論語·憲問》。

⑧ 遁世無悶:語出《易·乾·文言》。

⑨ 樂天知命:語出《易·系辭上》。

⑩ 無入而不自得:語出《中庸》。

⑪ 道并行而不相悖:語出《中庸》,原文“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這一段的引文太多,對沒有古文基礎的人,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隻能盡量試着讓大家能看懂,理解陽明先生要表達的意思。

陽明先生說,孔聖人在世的時候,诋毀诽謗孔子的人也是很多的,有人議論他是阿谀奉承之人,有人譏諷他是奸佞之人,有人貶低他根本算不上賢人,有人诋毀他不懂禮,鄰居用侮辱的口吻稱他是“東家孔丘”,有人妒忌他給他添堵,有人看他不順眼想要殺了他。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石門落宿,有個看門人叫晨門,是個賢者,問子路從何處來,子路說我從孔子處來,晨門說:我知道那個人,就是那個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蠢貨。

荷蒉,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後用為隐士之典。他認為對孔子十四年遊曆各國的生活,宣揚的那一套主張,都是逆社會潮流的一種行為,毫無可取之處。從孔子門前過的時候說:“别看孔子四處講學,其實也是個沒文化的人,又淺陋又固執,這樣還想教化天下呀,還是早點洗洗睡了吧”。

“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沒文化啊!铿铿作響的聲音好像是在訴說世人都不懂你的心,别想太多了,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孔子的弟子裡邊,子路雖然跻身于孔子的升堂入室弟子之列,尚且對孔子有過疑惑,并不完全認同孔子前行的方向,私下裡也會認為孔子太過迂腐。由此看出,當時不信服孔子的又何止十之二三呢?

然而孔子把精力放在弘道天下這件事情上,專注到就像尋找自己丢失的孩子一樣,四處周遊宣揚自己可以造福天下的學說,難道孔子隻是為了一己之心,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嗎?

孔子有視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仁愛之心,猶如病痛在身,迫切想要恢複健康一樣,就算是想要停下來,也是停不下來的。孔子一生專注在這項事業上,哪裡還有那麼多精力和心思去關心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我現在想做的事情和孔子當年想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呀。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的典故。在遊曆的路上,遇“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讓子路前去問路。桀溺知道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後,教育他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天下老鸹一般黑,誰能改變的了呢?你們老跟着孔丘東跑西跑,無非是為了避開某些沒有仁義的人。我告訴你,現在是整個世界都沒有仁義了,不如跟着我們避開這整個世界!子路傳話,夫子怃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鳥獸和人是沒有辦法同群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儒家是講入世治世的,不和天下人同群還談什麼入世治世?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我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奔走,為大道行于天下而努力,如果大道行于天下,我還費這勁幹什麼?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意思是如果有能力的人,都想着潔身自好,沒有人以天下為己任了,整個社會就會是一片混亂。所以我們這些有能力的人,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像暗夜裡的一支蠟燭,即使光線微弱,也要去發揮自己的光和熱,這是為儒者該盡的本分。

荷蒉說孔子,雖然你是個有心人,但是你太自不量力了,明知道做不到,還非要去做。好比涉水過河,淺的地方把褲腳挽起來就可以過去了,不至于濕到衣服,如果是水深的地方,你無論怎麼拉着衣服,衣服還是要濕的,所以幹脆還是不要過河了。孔子說,隻要方向是對的,就算是衣服都濕了,我也還是要過河的。你逃避擔當,不涉世事,的确容易的多,不會像我這樣必須面對如此多的艱難險阻。

最後陽明先生感慨說,那些沒有真心視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人,誰又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心呢?世上那些逃避自身責任,主動放棄了使命擔當的人,自然可以逍遙自在,并且可以用“無入而不自得”和“道并行而不相悖”為自己的無所作為辯解。

陽明先生講這些例子的意思是說孔子當年的際遇和我一樣,就算孔子是千古一聖,在世傳道的時候也會遭受很多不解的诽謗。而我今天弘揚心學,正本清源,遭受一些非難和不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人生總免不了毀譽參半,此處有獲得,彼處就有失去,所以面對毀譽要心态平和。陽明先生最大的憂慮是聖人之道不傳于世,至于“名利”二字,是不會對先生造成什麼困擾的。

孔子周遊列國遭遇(189孔子的遭遇)2

劉長志

儒學學者、陽明心學踐行者


正本清源,吾輩本分!

劉長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