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9時4分迎來秋分節氣。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秋分時節也是收獲的季節,“三秋”大忙格外緊張。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旸介紹,太陽沿着黃道運行一周共360度,每“走過”15度,就迎來一個新節氣。秋分是指太陽沿着黃道“走到”180度的時刻。
秋分中的“分”與春分一樣,指晝夜平分。張旸說,事實上,天文意義上的秋分是一個具體時刻,即太陽“走到”黃道經度180度的那一刻,而不是通常理解的一天或一段時間。而對整個秋分日來說,由于日地相對位置又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所以如果較真地說,晝夜并不嚴格等長。“即便如此,春分日、秋分日仍是一年中晝夜最均分的兩天。”張旸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副教授江曉東說,秋分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一個分字也有平分秋季之意。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相較白露時明顯降低,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進入氣象學上的秋天。南下的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彙,形成降雨,雨後氣溫降低,“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分時節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2018年起,我國将秋分日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豔萍說,秋分時節農民忙收忙種,此時黃淮海地區的玉米、長江流域及南部地區的水稻開始成熟,農民收獲後立即耕翻土地,準備播種小麥等作物,田間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秋分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民間此時有立蛋、吃秋菜、吃湯圓等習俗。陳豔萍介紹,農民不僅自家食用湯圓,還會把沒有餡的湯圓置于田邊地坎,稱“粘雀子嘴”,希望借此防止鳥雀偷吃莊稼,寄予了對豐收的美好向往。
統籌:劉心惠、劉兆權
記者:邱冰清、王珏玢
海報制作:孫蘇皖
編輯:李民
新華社國内部、江蘇分社聯合制作
節令工作室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