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最動亂的時期之一,同時也是最精彩紛呈的時期之一。就君主而言,這個時代的君主有雄才偉略的,也有固步自封的,有庸庸碌碌的,也有功過參半的。要說出雄才偉略的君主最多的諸侯國,估計沒有啥太多的争議,大家都心照不宣——秦國。諸如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等等。但要說出昏君最多的諸侯國,估計這個比較有争議,不過基本上就是齊國、楚國。為何?因為這兩個諸侯國,一個是春秋戰國最富裕的諸侯國,而另一個是春秋戰國國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
坦誠的講,這兩個國家始終大而不強,強而不盛,原因不言自明,昏君輩出。秦國為何能在西陲蠻夷之地崛起?靠的是上百年連續出明君,特别是進入戰國後,更是不間斷的出明君。反觀齊國和楚國,這兩個諸侯國祖上也曾經闊過,都是毫無争議的春秋五霸之一(秦國是不是春秋五霸還有争議,沒有争議的是齊國、楚國、晉國)。但也僅僅是春秋時期。齊國進入戰國時期後,除了齊威王、齊宣王外,其他幾乎都是庸君或者昏君。甚至到了齊湣王這兒,被樂毅領導的五國聯軍打的差點亡國,最後隻剩下兩座城。
在看看楚國進入戰國後,人齊國好歹還有那麼兩個明君,但楚國進入戰國後,明君幾乎都絕迹,昏君頻出。甚至楚國戰國時期的首任君主楚懷王熊槐還被後人們稱為戰國第一昏君。他曾被張儀戲要于股掌之間,張儀騙楚懷王跟齊國斷絕關系,條件是秦國割地六百裡給楚國。楚懷王對張儀信以為真,于是跑去痛罵齊國,搞得齊王特别憋屈。楚懷王熊槐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最後隻換來了張儀的六裡地。楚懷王對張儀的欺騙行為非常惱怒,遂命大軍進攻秦國,三次戰役皆慘敗。周邊幾個諸侯國見楚國元氣大傷,紛紛侵占楚國的領土,楚國在楚懷王的治下從此一蹶不振。楚國的大國地位也喪失殆盡,隻能偏安于南方自保,從此再也沒有争霸的能力。
公元前319年,楚懷王把張儀騙到了楚國,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張儀通過三寸不爛之舌,又成功從楚國離開了,把楚懷王熊槐戲耍的團團轉。這位楚懷王的結局更是悲慘,被騙到秦國後被扣押,最終死在秦國。種種神操作,似乎也隻有他熊槐能幹的出來,簡直就是戰國第一蠢材。其實話不能這麼說,評價一個曆史人物要客觀,多層次的去了解,楚懷王還是有一些功績的。楚懷王熊槐繼位之時,楚國國力達到了巅峰狀态,與後起之秀秦國、老牌強國齊國排在第一個檔次。況且那時候的楚國的物産是當時列國之中最富饒,面積最大,人口最衆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楚懷王繼位之初其實客觀地講,他還是頗有祖上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氣勢的。
楚懷王五年,楚懷王熊槐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大梁的旗号,帶兵攻位。大敗魏軍,取得魏楚交鋒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攻占了魏國十餘座城邑,一報前恥。到了楚懷王十年,韓宣王和魏惠王見楚國的氣勢已經超越秦國,便迅速依附于楚國。韓國和魏國為了表忠心,在盟書中表示,願意跟随楚王一起攻秦。楚國在擊敗魏國、齊國後,一直就尋思着挫挫後起之秀秦國。随後楚懷王命公孫衍前去遊說列國,準備合縱伐秦。公孫衍是魏人,從楚入魏,與魏惠王商議攻秦大計。很快,在公孫衍三寸不爛之舌的遊說下,以楚國為帶頭大哥,魏、韓、齊、義渠等七個諸侯國結盟合縱伐秦。此時的楚懷王俨然成了當初的魏惠王,成為諸侯國中的老大哥。
不過此次合縱伐秦因為列國作壁上觀、勾引豆角,最終無功而返。楚懷王熊槐在位期間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滅越國。大家應該都知道“卧薪嘗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勾踐卧薪嘗膽滅了吳國以後,越國就成了東南方最強大的諸侯國,搭上了末班車,成為春秋最後一任霸主(在許多版本中,越國是春秋五霸中最後的一個霸主)。直到戰國後期,越國地處偏僻,一直不思進取,與其他幾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公元前306年,楚國出兵,成功滅了楚國,殺死了曾經的霸主勾踐六世孫越王無疆。
要知道,越國當時雖然沒落了,但好歹也是“萬乘之國”。攻滅一個萬乘之國難度是很大的。楚懷王熊槐能夠成功将越國滅掉,說明他的能力和魄力還是有的。其實不管怎麼說,楚懷王熊槐還算是一個文韬武略的君主,是值得贊許的。客觀的說,他是戰國時期楚國能力最出衆的君主,因為自他以後的楚國國君無一例外都是庸君。但又,什麼曆史上大家都認為楚懷王是戰國第一昏君呢?其實是因為屈原。當年張儀第二次來楚,本來是必死的結局,最後卻因成功離開了楚國。張儀一走,屈原就跑去找楚懷王,質問他為什麼要放了張儀。
楚懷王這才幡然醒悟,派人去追,但為時已晚。後來,楚國和秦國結盟,屈原也多次表達了反對意見,楚懷王卻不聽,甚至還将屈原流放。最終楚懷王被騙入秦國之前,屈原一再反對他入秦,楚懷王置之不理,最終悲慘的死在秦國。屈原最終投江自盡,如此高風亮節的賢臣為什麼會落得這麼一個結局呢?人人都認為必定是昏君的鍋,于是乎,本應該頗受世人認可的楚懷王就被戴上了戰國第一昏君的帽子。
參考資料:《左傳》、《戰國策》、《東周列國志》、《戰國史》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