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解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老子認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具備含蓄、内斂的功夫,隻有這樣才能夠在為人處世上遊刃有餘、置危險于身外。如此看來,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人,因為才能不僅能帶來榮耀,也能導緻災難。才能讓人羨慕,也讓人嫉妒。
道德之學是探尋大道、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涵養品德、超越自我的學問。道德有成之人,雖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辯”之才、“大赢”之獲,卻從不自我炫耀,留給别人的印象是“屈”、“拙”、“讷”、“诎”。體現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為都完全遵循客觀規律。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争中,積極地表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是十分必要的,但絕不能恃才傲物,要養成一種平和謙虛的品行。古人雲:“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它告誡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謙虛中善學,在内斂中進步,而不要不知天高地厚,擺出一副唯我獨尊。
俗話說,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不要看不起老師、師傅或是長者,不要總覺得别人不如你,提醒年輕朋友,謙虛始終是美德!最完美的物質,看起來是有欠缺的,所以才能發揮永不衰竭的作用,最盈滿的物質,看上去卻是空虛的,所以它的作用永無窮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