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2:06:44

#頭條創作挑戰賽#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1

以下這些句式,相信在座的各位幾乎都從小聽到大:

「等你上大學了,就輕松了。」

「等你工作了,就安心了。」

「等你結婚了,就穩定了。」

似乎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每到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一個“門檻”。設置這道門檻的人往往會在後面添加一個美好的願景,讓我們覺得“隻要達到了這個小目标,後面就不會有煩惱了。”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2

然而,事實證明,我們的煩惱似乎是無窮無盡的:上了大學并不意味着輕松,因為畢業後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工作了也不一定能安心,因為家長會催着你相親;結婚了也不一定能穩定,因為婚後的柴米油鹽會将熱戀時期的粉紅泡泡個個戳破,隻剩下一地雞毛和孩子的哭泣、沉默的伴侶和一個崩潰的你......

當然,也有人覺得,設定這些門檻的人沒說錯。

因為他們認為人生的意義感本來就非常有限,即“大學畢業就不需要再學習”“穩定的工作是職場生涯的終點”“把女朋友追到手後不必再花更多心思維系關系”。

這種心态,被稱為終點線心态。我們不能說它錯,隻能說,終點線心态會讓人失去很多樂趣。

譬如,學習其實是一件樂此不疲的事情,因為知識的積累就像墊腳石,可以不斷把你往高處托,讓你不再受困于精神内耗。如果停止學習,不僅會失去很多樂趣,也會增加很多煩惱。

但“如何有效地學習”,卻是很多人生活中的痛點。對于非學霸學生和需要考證的白領來說,更是一道擺在眼前的難關,難以攻破。

所以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本叫《認知天性》的書。這本書是由三位知名的心理學家合著而成。書的内容就是教你如何快速掌握學習技巧、如何更好精進自己的。

那麼,就随我走進這本書,看看這本書裡有哪些可以直接用在生活裡的幹貨。

01 記筆記未必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在課本上留過熒光筆的痕迹。很多人甚至會用不同顔色的筆,在課本上記下一堆筆記,看上去很用功的樣子。

但一到考試,那些色彩斑斓的筆記卻變成了腦子裡的蜈蚣,你隻記得它的顔色,卻不記得你記了啥。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講過自己的一個真實事例。

讀書的時候,樊登從來不在書上做任何筆記,最多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地方打個勾;

平時考試,樊登都會很興奮。就算沒有考試,他也會和同學互相出考題玩,考題做起來越吃力,他越有鬥志。

每次大考之前,他不會一遍一遍地看書、看筆記,而是拿出一張大紙,靠自己的回憶把這學期學習的公式、重點、單詞、生字、詩詞都默寫一遍。

每門課用一張紙,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想一會兒。最後才查書,補充完善這學期的知識圖譜。

依靠這樣的辦法,樊登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是全班同學羨慕的對象。甚至畢業的時候,一個女生在畢業紀念冊上給他留了一句話:不要浪費了上天給你的天賦。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3

年輕時的樊登感到誠惶誠恐,因為他并不覺得自己有“天賦”。

直到看了《認知天性》,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就掌握了裡面提到的學習方法論,即編碼、鞏固、檢索。

很多人對學習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學習越輕松,學習效果越好。

但《認知天性》基于大量的研究,證明了一個相反的事實:正是感覺到學習更吃力時,記憶才更長久牢固。

書中提到,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是懶惰的,如果不讓大腦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它就會處于待機狀态,輕松學習時的大腦就是這種狀态。

相比樊登這種用考試刺激自己思考的辦法,劃線和記筆記顯得輕松多了。

因為這些方法并沒有給大腦帶來挑戰,沒法起到鞏固的作用,反而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

所以,不花力氣的學習就像在沙子上寫字,今天寫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認知天性》糾正了一個很多人都會有的誤區: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喜歡做一些看起來很努力的事,但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沒有經過摩擦,沒有痛苦,所以第二天就會把剛學的忘掉。

什麼叫摩擦?比如說我們看一段文字覺得很好,書合起來,寫一篇朋友圈,我們在寫朋友圈的過程當中這個東西得到了強化。第二天上班見到同事,再和他們分享一下,講個兩三遍,我們會記很久。

這就是大腦經過摩擦的過程。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4

學霸的思維導圖:大腦經過摩擦後的記憶令人印象更深刻

而《認知天性》的心理學家們經過大量研究發現,集中式看一本書隻會把知識記憶存檔在短暫記憶裡,過了這段時間就會忘掉。

集中練習之所以會為我們鋪設自以為精通的溫床,是因為我們總是走馬觀花般地看待短期記憶中的信息,而沒有在長期記憶中重構所學。

就像反複閱讀這種學習方法一樣,通過集中練習達到的效果是短暫的,而我們所謂的精通感也是一種幻覺。真正能讓我們鞏固并深入學習知識的,其實是“重構”這個費力的過程。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5

所以,很多人之前掌握的一些學習辦法很可能都是錯的,因為我們沒有重構所學。

我們要适當地進行一些良性幹擾,讓大腦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處于興奮的狀态,這樣才有利于思維的運轉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02 如何正确地學習

那麼,如何正确地學習呢?書裡提到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論,非常好用:

一、學會檢索練習

什麼是檢索練習?打個比方,你剛做完一套題,過段時間你再拿起這套題,先别翻答案,你先想這套題的要點是什麼,解題思路是什麼,看看能回想起多少。

在你費力也想不出來時,再去翻書本,這樣能讓記憶加強牢固。

在這種專注的、花費力氣的回憶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會重新變得具有可塑性;知識中最顯著的特點會變得更清晰,而且随之進行的再鞏固有助于加強你對其含義的理解,強化其與已知的聯系,并弱化那些相抵觸的檢索路徑。

二、運用間隔練習

在學習的時候,你不可能隻看一本書。

當你把一本書看完,又反複回憶概括這本書的思想,你會覺得這本書已經掌握,擱置在一邊過個十天半個月,再把這本書拿出來,和檢索練習步驟一樣,然後你會發現好多都忘了。

這個時候,你再重複翻閱一遍,默默合上書本回憶,你會發現記憶更加清晰了,這就是間隔式練習的好處。因為喚起一段回憶或是運用一項技能,所花費的努力越多,就越有助于學習——隻要這些努力确實發揮了作用。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6

三、穿插練習的奧妙

當你在看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不妨嘗試先别讀完,讀三分之一後擱置在一邊,再拿起另一本關于社會學的書開始看,看三分之一後再繼續讀這本心理學的書,你會發現這樣的練習反而能讓你印象更深。

因為,穿插練習會使我們的思維聯結網更大——我們的大腦很特殊,在感到記憶困難的時候記住的事情将更長久。

穿插科目越多,回想起來也就越難,但隻要回想起來,記憶将更清晰更長久,更不容易忘掉。

四、打造心智模型

下足了功夫練習,就會使彼此相關的複雜理論或是連續的運動技能融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心智模型,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大腦裡的一款“應用程序”。

開車這項技能就需要同時進行很多動作。在學習這些動作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全神貫注,又要靈活機動。假以時日,相關的認知技能與運動技能就會變成一套與駕車相關的心智模型,在我們的頭腦中落地生根。

例如,側方位停車和換擋需要觀察什麼,如何操作。心智模型就是被牢牢記住并熟練應用的技能或知識結構。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7

通過這些練習,你可以積累大量類似的心智模型,從而保證自己在特定環境下做出正确分析,立刻挑選出正确的應對方案并加以執行。

五、舉一反三

在不同時機、不同環境下多次進行檢索練習,其間穿插不同的學習資料,這樣做有助于給這些資料建立新的聯系。這個過程建立了彼此關聯的知識網絡,這種知識網絡強化了你對自己專業的精通程度。

但這個過程還可以增加檢索線索的數量,讓它們能夠充分适應今後各種應用場合。

比如,經驗豐富的大廚往往會建立一種複雜的知識網絡。他們清楚食材與菜品之間的關系,明白食材在被加熱時會發生什麼變化,知道炖鍋與炒鍋、銅鍋與鐵鍋在做菜時有什麼區别;

飛釣者能夠覺察鲑魚的出現,并能準确判斷出可能的種類,進而正确地選擇是用人造餌、小蟲,還是彩帶作餌。他們能夠判斷風力,知道如何下餌以及在何處下餌,才能将鲑魚引出水面。

學會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應對突發狀況,讓自己獲得學習的另一種可能。

03 學習不需要天賦

書裡提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頂上繪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畫像。

據稱,他在完工時寫道:“如果人們知道我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個事情看起來就不那麼美妙了。”

記筆記的三種方法(記筆記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8

在崇拜者眼中,這是超常天賦的體現,實際上卻是4年艱苦卓絕的虔心工作造就了這一傑作。

《認知天性》通過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實驗,向很多學習上比較懶惰的人(包括我),揭露了一個事實:

自律、勇氣及成長心态這些素質才讓人敢想敢做,具備創造力與毅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學問和更大的成功,而智商在這方面起的作用要小得多

因此,學習并不需要天賦。遇到困難時,那些将失敗歸咎于本身無能的人會變得無助;而那些認為失敗是努力不夠或策略不對的人則會深入發掘,嘗試不同的做法。

成功的往往是後者,因為他們會不斷努力,直到突破自己的極限。

無論從方法論還是科普角度來看,《認知天性》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書。而學習,更是一件終生有益的事。

如果你感覺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收藏、分享給自己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有所啟發。也可直接關注@新語聽書APP,随時掌握我們的動态,帶你聽到更多好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